邓小平牛刀小试(1/3)

柴泽民(1916-)山西闻喜人。1936年“西安事变”后,柴泽民被派往西北军42师,抗战爆发后随42师开往华北抗日战场。次年参与组建闻喜县抗日武装,先后当过平陆县、夏县、条西地区的组织部长、中心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中条山抗日联军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政委;建国后,历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1960年12月,柴泽民调外交部工作,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先后任驻匈牙利、几内亚、埃及等国大使。1974年卸任回国后,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1975年,中泰建交,柴泽民出任中国驻泰王国首任大使。1978年,柴泽民出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参与了中美建交谈判。后又任驻美首任大使。1982年,柴泽民任期届满回国,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基于对付苏联扩张主义威胁的共同战略利益,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改变了两国长期的敌对关系。但是,两国关系还远没有实现正常化,无法建立外交关系,主要障碍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存在的尖锐分歧。

邓小平1973年复出时,中美已开始为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努力,他很快就参与了这个工作。尼克松总统在1973年11月派接替罗杰斯出任国务卿的基辛格第6次访华时,曾就实现一个中国的设想向中方作出承诺:“总统表示,在任期头两年,解决好与台湾的问题,削弱驻台美军力量,美中互设联络处。在后两年走类似日本的方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同中国建交,与台湾保持某些民间往来。”

1974年3月,复出政坛的邓小平受毛泽东指派,率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大会,中央当时决定为邓小平此行“准备盛大欢送,以壮行色”。邓小平在国际舞台上登台亮相轰动世界。在此次大会上,邓小平向世界宣告了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邓小平在大会上发言历时50分钟,不断被掌声打断。发言结束后,数十个国家的大使向小平同志表示祝贺,这在联合国历史上实属罕见。邓小平曾对此有过特别的感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晚年还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且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从而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1974年4月14日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期间,邓小平在美国代表团团长基辛格为中国代表团举行的宴会上,同基辛格谈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涉及的台湾问题。基辛格说:“美国政府正致力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努力,研究如何实现一个中国的设想,但一时想不出办法来。”其实,由于“水门丑闻”,尼克松根本没有精力顾及这个问题。邓小平宽容地说:“中国政府希望这个问题能较快地解决,但也不着急,我们能够体谅美国政府的困难。”

对于这次邓小平与基辛格的会谈,基辛格在《基辛格秘录》一书中有过详细的记录,现摘录部分如下:

基辛格(以下简称基):副总理先生,很高兴能与你见面。(允许记者开始摄影)

邓小平(以下简称邓):记者真多。

基:他们要我们握手。(基先后与邓小平、乔冠华握手)。他们要我们三个人一起握。我想,你们的摄影师比我们的要守纪律得多。

邓:我们不应该听他们指挥。

基:但我们必须听他们的。否则的话,他们会登最难看的照片。(新闻记者离开)黄大使(黄华),你的背还好吗?

黄:马马虎虎。

基:你去看过我帮你安排的医生了吗?

黄:还没有去。

基:他怕我的医生会在他的背里面放麦克风。

邓:我想在今天我们在场的这些人中,你最早认识的是黄大使。

基:是的,我是1971年和他在北京机场见面的。他可能已经忘了,不过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极有价值的经验,让我知道如何去谈判。有一次,我与苏联人讨论一份公报的事,他们建议双方各提出自己立场的最高纲领,然后再试着来化解分歧。但是黄大使建议我一开始就应该将我们真正的立场提出来,这样我们才更容易达成协议。结果正如他所说。

现在我说了这么多,下一次我在北京的时候,副部长(指乔冠华,笔者注)也可能对我吼叫,看看结果会怎么样。

邓:到目前为止,你应该已跟他吵过好几次了。

基:与他谈判一直很艰难,但大家都很理性。而且,我们也能够达成协议。例如,上海公报谈判,我们花了好几晚的时间共同讨论用字的细节问题。

邓:每一方均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最重要的。

基:我们一直将美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我们也有意追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正如我跟毛泽东主席与周总理说的一样。

邓:毛泽东主席个人也支持这种政策及相关的原则。我相信,你与毛泽东主席两次长谈后,也应该知道这一点。我想,上次你和毛泽东主席谈话有3个小时吧。

我读过你们和毛泽东主席谈话的记录。非常清楚,你们从战略观点讨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唯一的难题是,不知苏联的战略重点在哪里?就这点来看,我们之间存在着分歧,但这些分歧算不了什么,实际的发展会告诉我们,他们真正的战略重点何在。

基:当然。无论苏联的第一个战略重点何在,但它的下一个重点就很明显。如果第一个重点在欧洲,那么下一个就是中国;如果第一个重点是中国,那么下一个就是欧洲;如果第一个重点是中东,那么下一个也很清楚是哪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