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1/5)

在户部的那些人眼里,富可敌国的东宫产业虽是太子的私产,但太子是皇位继承人,是未来的皇帝,四舍五入一下,也就相当于是朝廷的。

从太子的私库里拿些钱给百姓花,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

只是徐从义从自己的身份立场上出发,再加上这些年受何殊的某些思想影响,坚定的认为朝廷与东宫是两个不同个体,理该像太子一直以来坚持的那样,在各方面都分清楚。

何殊若有所思的连续翻了几本帐册,手指轻叩着桌面,唇角微勾。

若是正宁帝看到她这反应,肯定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知道她又在算计些什么。

“正好,我最近有个利国利民的好想法,唯一的顾虑就是可能有许多人都不大愿意配合,有了这些,他们应该不好拒绝。”

跟朝堂上的那些大臣打交道这么多年,何殊深知进了他们口袋的钱,想要再让他们拿出来有多难。

身为太子,她固然可以强迫他们还钱,可对方也能仗着她是太子,不要脸的耍赖。

事后不仅能赖掉欠她的债,还能博得不惧权贵,一心为国为民谋利的美名。

所以何殊早已总结出对付那些人的经验,不直接讨债,然后伺机从别处找补回来,至于是否能成,就看哪方能够更加技高一筹。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她提出的一些政/治举措就容不得他们反对。

这般你来我往的较量过多次后,那些大臣也学了乖,不敢再继续理所应当的将东宫产业视为公有。

这次应该是因为承付朝野上下官吏的医药费用,以及为穷困百姓提供大病借贷款项的支出过大。

户部一边不愿承担这笔巨额支出,又不敢冒着得罪朝野上下所有官吏的风险反对这项国策,才会再次将主意打到东宫的私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