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41章 国运在明(2/3)

    崇祯凛然道:“这么多骆驼炮,你们吃亏不小吧?”

    “圣上明鉴。”徐应伟道,“此役我军伤亡共计一万三千余人,其中倒有一大半都是建奴的骆驼炮所杀伤。”

    崇祯凛然道:“阵亡多少?”

    浑战之战明军总共参战兵力为两万五千余人。

    最终伤亡了一万三千余人,这是伤亡过半哪,足见此战之烈。

    “共计阵亡三千一百余人。”徐应伟暗然说道,“其中包括五十余名士子,宁人兄也于此役为大明而捐躯。”

    “顾炎武也阵亡了吗。”

    “还牺牲了五十多个士子?”

    崇祯闻此,当真是痛心疾首。

    不过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再正常不过。

    正所谓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既然打仗,就难免会有牺牲,子弹可不会躲着顾炎武他们这些勤王士子。

    “阵亡将士的遗骸收集了吗?”

    “都已经收集了,眼下正抓紧火化。”

    “名录要写清楚,阵亡士子的牌位要入英烈祠中供奉,阵亡将士的名字也要铭刻到英烈碑上,以供后世瞻仰。”

    “阵亡将士名录都写清楚了。”徐应伟说到这稍稍一顿,又道:“圣上,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能以臣之微末战功换宁人兄一个朝廷颁赐之谥号。”

    “谥号?此事倒是朕疏忽了。”崇祯一拍脑门说道,“内务府之官员也是大明官员,理应享有六部五寺官员同等身后哀荣,朕回头就给礼部下旨,给予顾炎武等战死在浑河的勤王士子商定谥号,还要给冒襄等士子追赠谥号。”

    “圣上英明。”徐应伟感到鼻子酸酸的。

    宁人兄若泉下有知,想必也能瞑目了吧?

    崇祯一边走一边与徐应伟说话,很快来到浑河战场。

    通过徐应伟的分说,崇祯也得以知道战役的全过程。

    在庆幸之余,崇祯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此役赢得实在侥幸!

    得亏建奴到达的当天没有起风,否则郑森的空军就没法升空。

    若是空军无法升空,也就无法对建奴炮兵展开轰炸,建奴也就不会受到惊吓。

    建奴没有受到惊吓,也就不会在炮兵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急着在夜间进攻,也就不会把最大的优势自我消解。

    再一个就是,得亏徐应伟有急智。

    若不是徐应伟灵机一动想到堑壕战,

    这一次排队枪毙的结果就将截然不同。

    再还有在明军的推进过程当中,但凡建奴的步兵和炮兵配合得稍微默契一些,哪怕只是少得可怜的默契,也足以给明军造成灭顶之灾。

    因为明军的方阵最多承受骆驼回旋炮的两轮炮击。

    这三个条件但凡有一个不满足,浑河大战的结果就将被改写。

    值得庆幸的是,这三个条件都达成了,在建奴到达的当天浑战战场并未起风,徐应伟也灵机一动想到了堑壕战,而建奴炮兵与建奴步兵也是毫无默契可言,而这大概就是通常说的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