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1/3)

五年后。

一个年轻人牵着一匹马进了城门,跟着人群走在街市上,眼里含了几分乐趣,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此地的百姓和所见之物。

他面容很是漂亮,虽然一身素净的青色布衣,可在他那双满是光华的眼下什么多余缀饰都会黯然失色。

这人当然是范闲,除了范闲,又有谁会有这样的风采和气度。

北方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已经入秋,京都尚还留有夏日的余温,郓州百姓却已换上棉质的秋裳。道路边种着的枫树叶落了满地,范闲也没见有人清扫过的痕迹,一脚踩下去触感绵软,倒好似一条红毯子,迎接着入城的外乡人。

他路上赶路急,今早准备的干粮已经用完,见旁边开着家混沌铺子,便就拴好马坐了,让卖家做一碗鲜肉混沌。

半上午来吃东西的人极少,摊子上也只有范闲和在忙碌的老板。等混沌的功夫,范闲便已经和摊主搭上了话,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天来。

“小哥看着面生,气度又不凡,可是从外边儿来的?”

范闲点了点头,笑道:“正是,我从京都来,因着有事来找康王商量。店家,跟你打听个事儿,这康王府怎么走啊?”

摊主回过身,小心端着碗走过来。待把碗好好放到桌上,他才给范闲指了个方向。

“喏,往那个方向走,看到一栋黑瓦青砖的古朴大宅子,那便是咱们的康王府了。”

范闲感谢了他一声。待摊主去忙自己的事后,垂眼一看,不由想起了以前在那个世界关于南北方饭碗儿的讨论。虽不能全信,也不得以偏概全,但大致情况还是有些道理的。

京都在南方,又是国都,什么东西都讲究个精致小巧,一碗混沌绝不会超过五个,那碗口还比不过一个八岁小孩儿的拳头大。可在这北方的郓州,这一海碗估计能把范闲的头都塞进去,更别提这满到汤水都在碗沿儿快溢出来的地步。

这……他也无话可说了。

范闲边喝着汤,边暗暗想着,一路走来,北方城镇他也去了不少,一进郓州倒是顿感精神一振。一方面是因为郓州是北方经济重镇,本就比较富庶;另一方面是郓州百姓的精气神看着实在太好,被百姓们的快乐感染,他这一段时间的颠簸疲惫都扫空了大半。

由此见,老二把他的封地管得实在挺好。这人倒真的是很有能耐的,既然封地能治得好,若是国家只怕也差不到哪里去,只是无奈之前耐不住气,行差踏错,可惜了。

用完饭,他一路走走逛逛,慢悠悠地牵着马,终于走到了一处挂有“康王府”牌匾的青黛大宅。

他抬头打量着,一低头才发现王府大门的台阶一侧柱子后坐了个男孩,正坐姿端正地看着范闲。

那小孩一身雪白的锦衣,面色白皙,看着文文静静,一张脸长得像个小姑娘,眼神却是世间少有的澄澈宁静。

范闲心念一动,想起二皇子妃当初离京的时候便有八个月的身孕,算算时候,正和眼前这男孩看上去的年纪差不太多。

正想着,那男孩儿已经站了起来,顺着台阶走了下来。

“你是谁?”他好奇地站在一个能与范闲平视的台阶高度,就算心有疑窦,但呈现在他那张金童一样的脸上,只显得纯真稚嫩、讨人喜爱。

范闲心里感叹,真该让庆帝看一眼这个孩子,看看不在京都、不在他老人家手底下长大的李氏子孙是多么的纯白如纸。在整个京都的权贵子女里,他几乎没在三岁以上孩子的眼里再看到过这样毫无阴霾的眼睛,像黑色的玻璃珠子似的。

他道:“我是范闲,是你父王的……旧友吧。你呢?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张了张嘴,还没说话,身后大门里传出来一声呼唤。

“世子,你在和谁说话?”

范闲抬头,看一个男人走出来,面容带着几分世家子的出尘俊秀,略有些戒备地看了他一眼。

世子回头,恭敬地行了一礼:“明先生。”

范闲飞快地扫视了一眼急匆匆下来的这个人。原来就是他,明家的最后一个后人,李承泽藏在幕后的门客,当初京都事变后就没了消息,竟是跟着一起来了郓州。

他们二人见了一礼,彼此目光都很警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