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八百三十二章 分封(2/4)

    司马家矫枉过正,大封宗室,前后才三十年,八王之乱就出来了。

    杨旭的章程恰到好处,宗室手上有一定的权力,但不会对中枢构成威胁。

    杨峥仔细看了两遍,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就递给了中书台、侍中寺、尚书台走流程,有不合理之处,他们会挑出来。

    自从确立中书台、侍中寺、尚书台,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后,大秦的上层架构越来越完善,各官职分工明确,效率比以前提升不少。

    也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可以将心思花在其他地方。

    新朝自然有新气象,文武百官都是实干之才。

    加上杨峥一向对事不对人,升迁全靠政绩说话,让官吏们都能用心实事,而不是把心思全放在内斗上。

    无为而治最大的好处是制造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

    政、治宽松,文化也就宽松了。

    曹魏有三曹七子,文化水平发展到一个高峰。

    但司马家各种没底线,正直的士人纷纷避世,拒绝司马家的征辟,清谈玄学之风越演越烈,脱离实际,清谈变成了空谈,社会风气空前浮躁,到处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其实魏晋时代各种学术非常活跃。

    佛教就是在这个时期与华夏文明结合,尤其以敦煌、姑臧为最。

    道教也是在此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太平道到五斗米教,演变为天师道。

    马钧、刘徽、皇甫谧、裴秀、祖冲之、丽道元、葛洪等等,机械、医术、地理、天文、数学、水文、化学等等,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而这时代的儒学也没有固步自封,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很多士人都比较全能,嵇康、杜预、卫瓘、索靖、裴秀、张华等等,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