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八十三章(2/2)

崔枢密使一愣,他脸色变了变,那句做人臣者,谁敢不揣摩着上峰心思做事的话,终究没有说出口。

易青大致能猜出皇上的意思,就是几人说的都是废话,他不想理会罢了。折子能递到皇上面前,几人心里明白,皇上也明白。君臣之间,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皇上这么做,也是要坐在上面,看看人心,究竟有多少人在盼着搅乱朝廷这坛浑水,哪些人还真正记着太子。

呈上这个折子,只怕是大皇子与二皇子都有份。皇上把他们全部送去了前线,原本不是威胁的太子,也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敌人。

他们要试探的,是皇上的态度。

既然皇上仍然厌恶太子,也就没有必要再闹大,把太子推出来,所以一致认为置之不理最好。

易青不愿多参与这件事,说道:“既然几位相爷都在,下官正好也问一声,庐安县先前提出的建言,可有发放到州府去?”

提起这件事,梁相就颇觉着头疼,转身往政事堂的方向走去,说道:“这件事真是,唉,易明州,全大周那么多地方提上来的建言,就庐安最令人头疼。”

于相也说道:“这庐安县的女人,莫非都是河东狮不成,这般厉害?”

易青追着他们往政事堂走去,笑着道:“几位相爷看过庐安县志便知晓,当地风俗向来如此,都是女人在外干活,出海打渔,下海捞珍珠,开铺子做买卖,女人是比其他地方的男人厉害些。让女人做了男人的事,总要给些好处,这是人之常情,你们说是吧?”

梁相斜了她一眼,走进值房,悠闲坐在小炉子边,捅开炉子煮茶,说道:“这对女人来说是人之常情,却不是所有人的人之常情。我们也商议了许久,七出这些事情,乃是古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断不能废。”

易青微微笑着道:“下官也不知道什么道理不道理,道德约束,都是出自男人手中,咱们心里都清楚。只是,下官见着了阿娘过得辛苦,感触又要多一些。人都说要孝顺长辈,将母亲当做人看,而不仅仅是个女人,下官以为,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梁相愣了下,放下铜壶没有说话,于相也跟着当做没听见,崔枢密使直接道:“你也是男人,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反正我家娘子厉害得很,回去我断不敢在她面前说这些。

咱们且不先说自己,真成了律法定论,下面男人先得乱。不过,由衙门出面统一三姑六婆,给她们个虚名,也是好事,省得她们乱来,没有本事的,也别出来做接生婆,不然好不容易怀了孩子,倒被她们弄没了。

女学纳入官学也无妨,小娘子也得读书,不然长大嫁人后连帐都算不清楚,被下人糊弄了去,怎么管家?这两条先前已经发放了下去,其他的都留中未发。”

易青终于松了口气,她也知道想要再多也难,反正她就是打着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想法,干脆弄一大堆有的没的出来。

有了七出的这些在先,他们果然选择了认为几条无关紧要的发了下去。

千百年来,人性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易青高兴得很,茶也不吃了,起身告辞,梁相笑呵呵地道:“你得了好消息,这茶就入不了你口了?”

崔枢密使拦着她,说道:“坐下,反正快过年封印,你也没什么事,我们难得一起说说话。”

易青知道崔枢密使还惦记着皇上那边,她只得坐下来,坦白说道:“崔枢密使,我真不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你问我也没用。不过崔枢密使以前打过仗,下官想请教一下,这次大周的胜算有多少?”

崔枢密使思索之后,终是一声长叹,说道:“夷族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骑军尤为厉害。大周的马却不行,当年议和时,榷场上交易的只有盐茶绸缎,曾换了些夷族的马过来,所换的却不多。”

易青嘲讽地笑了笑,没有作声。

榷场上交易,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大周打了胜仗,最后议和,却每年要付给夷族岁币。边关榷场交易的物品中,虽铜铁上有所限制,却拿盐茶等这些东西,去换取夷族的皮草宝石回来。

易青知道打仗耗费银子,死伤无数,一打仗就得征兵征粮,不知多少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对百姓来说,安稳太平最为重要。不能凭着一腔热血,就叫嚣大周河山寸土不让,一定要与夷族打到底。

但是议和时,每年真金白银交给给夷族不说,再看双方买卖交易的东西,她觉着,至少当年做出这些决定的人,是大混账!

易青茶才吃了半杯,梁相小厮就匆匆进来,说道:“皇上请几位马上过去,边关那边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