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堤上的义军首领(3/4)

坝上登时紧张起来,壮丁们不停的扛着沙袋扔在靠近堤坝渗水的黄河水中。可是黄河水流太急,不计其数的沙袋投下去,都被冲的不见影子。这时大坝渗水处已经开始成喷射状,能看到一个缺口的雏形了。

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喊着号子,只见一艘装满石头的大船,上面覆盖着渔网,正被一群汉子用力拖拽过来。这群汉子赤着脚,满身泥水,奋力把船拉过来,到了渗水处放手,石船慢慢沉下去,巨大的体积重量,很快堵住了渗水处。渗水处的水流明显减缓,众人一起欢呼,不停的向水中投沙袋石头,慢慢的,在堤坝里面筑成一层防护层,大坝保住了。

可渗水处形成一片流动的泥浆,扔下的沙袋和石头总不能稳固。石船只能阻挡一时,必须立刻把大坝补好。只见一名年轻人大喝一声,“结成人墙,再堵缺口。”只见他率先跳入泥浆中,数十个人手拉手,跟着他跳入,形成一排人墙。后面的人也效仿他,手拉手的跳入泥浆,组成第二排人墙,第三排人墙……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如果此时大坝忽然崩溃,只怕洪水,连同泥沙石块会把他们一起冲入激流中,性命不保,但为了保住大坝,这些人十分英勇,义无反顾。

跳入泥浆的都是义军士兵,德耀的长官王成章也在其中,张成仁在一旁看着,心中十分感动,不论关于义军流言是真是假,眼前这一幕证明这支军队是真心保护开封城,真心保护开封百姓。

这次投入泥浆的沙袋和石头稳固住了,很快一层层的垒筑起来,溃坝的危险被解除了。这时候泥浆中的义军战士才爬出来。个个一身泥浆,好像一群泥人,连五官都看不到了。

张成仁把目光再次投向河水,只见滚滚急流,向东方滔滔而去。他喜欢读一些杂书,因为开封受水患威胁,所以他比较关注历史上对黄河的治理方法。黄河是一条母亲河,但也是灾难之河,明朝建国以来平均七八年就要改道一次,淹没中下游的大片地区,至于小的溃坝更是每年都有。

治理黄河的困难之处,在于黄河从上游黄土高原带下来许多泥沙,淤积在下游的河道中。导致河床越来越高,下游郡县没法子只能把大坝也建的越来越高,像开封段的黄河堤坝高达十几米,都快赶上开封城墙了,所谓的“天河”就是由此而来。但大坝筑的越高,溃坝的危险也就越大,而且一旦溃坝,就是灭顶之灾。历朝历代面对“黄患”都没什么有效的法子。每次黄河改道都给黄河周围的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甚至王朝更迭都与此相关。

张成仁皱眉喃喃自言自语道:“治水的根本策略是堵不如疏,可这黄河往哪疏通,怎样才能治住这不断升高的河床呢?”

忽听身边有一人道:“堵不如疏是大禹治水的心得,不过凡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治理黄河不能简单套用‘堵不如疏’的方法啊!毕竟大禹是几千年前的古人了!”

张成仁一惊,这人一句话先否定“大禹”,有点气魄啊!他侧头打量这人,只见他满脸满身都是泥污,是刚才跳入缺口的义军战士中一员。由于泥污,看不出他的年龄相貌,但他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十分明亮,一看就是心智坚定的上位者。

张成仁立刻拱手道:“请问这位前辈,你说治河不能泥古大禹,那么有什么治河的法子呢?”

这男子道:“古代大禹治水,当时水道堵塞,洪水泛滥,其实就是黄河改道。大禹用疏通的法子,把水道疏通,让各处洪水重新归于河床之内,这法子适合洪水泛滥之后的治理。但现在黄河并没有泛滥,面临的是河床过高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泥沙淤积,河床过高的问题呢?”张成仁追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