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骂也得要说出来1(1/1)

“失利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足。”赵政国说道。

“当时已经做了充分的计算。这些高参们没有充分地估计到派系之争和政治之争对战局的影响。”仇老摇了摇头冷冷地说道:“战斗之中有部分人不顾民族大义消极殆战让整个战局都被动起来了。”

看来仇老也非常痛恨这类人。他的家人也间接地死在了这些人的手里。除了恨日本人之外就应该算是恨这类人了。

“每一次投入的兵力都让国民军在人数上是日本军队的四倍以上。以这个倍数对付日本人不求战胜,势均力敌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仇老说道。

“不是有统帅部的高参说过五倍于日本人的数量才可保不败或有小胜吗?”赵政国忙说道:“当时还有日本的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参战。”

“抗日战争中后期使用这个比例配兵是参谋的一种习惯。但前期是不同的,中后期存在补给不足和训练不足的问题。但前期的军队补给比中后期要好得多。”仇老想了想说道;“而且部队都是经过训练,很多的还参加过实战。”

他所说的实战应该是指国内战争。这些国民军与红军已经发生过数年的激战,大量的国民军都参与过这场战争。

“统帅部的推演从技术上来说并没有过错。”仇老摇了摇头说道:“不仅有大都市为依托,而且还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从杭州湾到长江沿线可是花了大价钱修筑的防御工事。

机械的补兵把国民军拖入了泥潭。投入的兵力越多,反而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撤退计划。东晋的淝水之战你清楚吧?”

赵武国点了点头。军事爱好者不仅仅是研究现代战例,同样也喜欢研究古代战例。淝水之战这么著名的战例他怎么会没有研读过呢?

“当时的国民军就象秦国符坚大军败退时一样。大军已无斗志一听到撤退的命令便自乱阵脚。”仇老苦笑了一下说道:“这一乱那些将领就无法再控制,也造成了南京保卫战失败一系列的问题。”

赵政国点了点头。兵就是兵,将就是将。失去了节制的军队就是溃兵。兵势一旦溃败将领纵是天纵其才也无法阻止。最后只有跟着一起逃命。战争不仅打的是装备武器,打的是战术战略,同样打的是士气。

本来在战场上被强大的日本军队的飞机大炮打得没有了信心的士兵士气就非常低落,这一声令下还不炸了锅造成军队哗变的情况,谁不想早点脱离战场活命。

“那仇老为什么认为统帅部的决定没有错呢?”赵政国想了想问道。

“作为统帅部所得到的情报和资料只有这些,如果仅仅是从这些情报和资料上来分析问题和制定作战计划,没有谁能再做出更好的了。要被骂也最多做一个赵括了,说最高统帅部是纸上谈兵吧。”仇老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呀。军事家并不是政治家,他们只是用军事技能来分析战局。”赵政国点了点头说道:“他们也没有想到一少部分军官会怯战避战,严重地影响到了军心,也没有想到花巨资打造的杭州湾防御工事会是豆腐渣工程。”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断地往淞沪地区增兵。我们兵棋推演的结果就是提早做好撤退的准备,把后继部队安排在南京地区构建第二道防线。”仇老想了想说道:

“但如果当初换成我们去做这个计划,也无法提前知道日本人的意图,也只会做出同样的计划和调整,等你反应过来一切都迟了……

我们的对手不管那一方面都比我们强!就算我们做出相应的调整,兵棋推演中我们也曾做过调整,结果都差不多。

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拿到战略上的主动权。我们一直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后人对淞沪会战所描述的与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我也不回避国民军和国府内部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这一场战役失败。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国府和国民军不存在这些问题,中国也不至于会被日本人这般欺侮,中国人也不至于受到这样的伤害,承受这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