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三百八十四章、士兵的积极性和新战术(1/2)

    咚咚咚咚咚!

    锡尔河畔。

    在这人烟稀少的荒原之上。

    这里是亚欧大陆游牧带的中央。

    历史上。

    无数在东方大帝国出塞的军队驱赶下的游牧部族,就是沿着这一条游牧带滚滚向西,鞭笞着西方的国度。

    匈奴,突厥,蒙古。

    每一次来自东方的游牧部族西进,都能给西方人带来血的记忆。

    于是乎他们发明了不少一听就很不得了的名词。

    什么上帝之鞭啊,什么黄祸啊之类的。

    但这一次。

    出现在这里的并不是来自东方的游牧部落——严格来说,大明征西军同样也是在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之中征兆的勇士。

    但他们的组织模式无疑是相当先进的。

    而且他们使用的也不是什么弓箭和弯刀。

    甚至都不算是传统的骑兵大部队。

    而是骑马机动,下马步战的骑马步兵!

    此时此刻。

    双方都在擂鼓进击军。

    一个师的俄军已经在锡尔河南侧的河畔摆出了三排横队,同时还有几队骑兵摆在了步兵横队的两侧,在步兵横阵后方还布置了大口径臼炮阵地。

    看来俄军也是装备了大量的爆破弹的“新式陆军”。

    俄军指挥官此时就站在阵地后方的一处高地上,站在马登上举着望远镜目不转睛的盯着前线。

    这一战。

    算是俄军在经过两年的“军事变革”之后第一次面对明军的陆军。

    这是一场正面的较量。

    以此同时。

    这也是前装线膛枪和后装线膛枪的正面较量。

    和明军这边是朱皇帝力主用后装枪替代前装枪不同——即便如此,在明军元帅府的参谋之中都有不少的争论。

    在俄军这边,这种争论就更大了——大部分的沙俄的高层支持前装枪。

    理由当然很多了。

    首先是后装枪机械结构复杂,以俄罗斯的工业能力很难大规模制造。

    其次是后装枪射速太快,对军队后勤压力也很大。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后装枪的射程远低于前装枪——这是反对者的主要原因。

    而这一场战争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会结束这一场争论,因为对面的明军普遍装备的就是后装枪,而俄军这边清一色的是拉了膛线的前装枪。

    “希望我们能赢吧”

    穆萨耶夫想道。

    他也研究过后装枪。

    在拆卸之后,他不得不悲观的承认。

    如果说陆军的未来是后装枪,那俄罗斯帝国可能就咩有未来了。

    因为俄罗斯帝国落后的工业能力根本无法支撑几十万大军换装后装枪的需求。

    而对大明帝国、不列颠、法兰西,甚至是普鲁士等工业能力更强的国家来说。

    他们完成后装枪换装的难度远低于俄罗斯!

    这一战如果失利。

    那俄罗斯帝国的未来.也就失去了。

    和出动了一个师一万多人的俄军不同。

    明军出动的先头部队可能就是两个步兵加强营,大约三千人。

    他们摆出的同样是步兵横队,在两边还有骑兵压阵,而让穆萨耶夫更加注意的是在步兵大阵后面的刚炮兵阵地。

    二十多门榴弹炮被拉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斜斜指向天空,炮管的粗度不如俄军的臼炮,但穆萨耶夫知道,这些榴弹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超过俄军装备的那些还在发射木托弹的傻大黑粗的臼炮。

    “参谋长!罗刹鬼马上要发起冲击了!”

    在同一时间。

    在明军战线的后方,方钰站在望楼上,举着望远镜盯着俄军的阵线。

    俄罗斯人身上穿着的灰蓝色的军服,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前方是一波波的散兵。

    而在明军这边虽然也有个横队,但要说整齐程度还是不如对面的俄军——现在明军的战术条例里面,排队枪毙已经被取销了。

    取而代之的是以连排为单位的突击群。

    “第一营出动,以散兵队列靠近,距敌两百步卧倒,狙击兵前进两百步后跪姿迎敌!”

    随着命令下达。

    一千名在明军步兵在自己的前摆出了两拨那红色攻击线,不急不缓向前毕竟。

    看来明军也没什么新鲜的打法嘛!

    穆萨耶夫见状,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在默默估算着双方的优劣势。

    俄军这边的优势是射程!

    自己这边在六百码的距离上就能开火了。

    而对面骑马要在四百码的距离上才能进入有效射程!

    两百码的差距,以这样速度走过来,足够俄军打出两轮齐射了!

    俄军人数比明军更多,两轮齐射下来,对面的明军即使不崩溃残了!

    理论上确实是这样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穆萨耶夫眼皮子总是在跳。

    难道还有什么意外吗?

    就在他这么想着的时候。

    意外来了。

    “停止前进!步兵卧倒!狙击兵跪姿射击!!”

    明军的前线军官们大声下达了命令。

    战场上。

    前排的明军士兵顿时全部趴在了地上。

    剩下两百多明军也单膝跪地,一下子好像就矮了半截,影藏在了草丛里面了。

    锡尔河水草丰美,牧草都长得挺高的。

    虽然到不了风吹草地现牛羊的地步。

    但淹没一名普通成年男子的小腿是足够了的。

    等明军前排的步兵全部趴在地上之后,穆萨耶夫都要垫着脚尖,才能看到一些淅淅沥沥的红色斑点

    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中国人怎么趴在地上了?

    这看起来也有点太太不像话吧?

    他们难道这么怕死?

    穆萨耶夫觉得自己的脑子肯定转不动了。

    看到这一幕的俄军也停止前进。

    “中国人怎么趴下去了?”

    “还打不打了?”

    “不打了乘早回家啊!”

    “躲在草丛里面了,还怎么瞄准啊!”

    俄罗斯的步兵们纷纷嚷嚷了起来。

    他们本能的感觉到了一些不妙。

    这些中国人.好像带来了一些新的战术!

    但他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上校!我们现在怎么办?我们甚至看不到这些中国人究竟在哪里!”

    一名前线的俄军军官扭头看向了负责指挥头阵的俄军上校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上校今年都五十八了。

    从他十八岁当兵到现在都已经四十年了。

    可以说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如果家里不是什么贵族出身,那现在肯定肩膀上扛着将星了。

    但打了四十年的战争,还从来没听说过趴着打的。

    现在面对趴在地上的敌人,要怎么打?

    如果是在滑膛枪时代。

    现在就应该是乌拉冲锋了。

    但是如今明军装备的后装枪拥有比前装枪高好几倍的射速。

    寻常步兵冲四百码,他们至少能打出二十轮的子弹。

    一千支后装枪打二十轮子弹,那就是两万发子弹啊。

    自己手头一千多人顶着两万发子弹冲四百码。

    这事情光是想想就已经开始头皮发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