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三百四十四章、都有出路,都有机会。(2/5)

    这儒生啊。

    给个红枣就安抚了。

    朱皇帝多给四川人一次考试的机会。

    川心便定。

    “不赶走不行啊。”

    李忠仁扒拉着算盘珠子。

    已经从为民请命的儒家学生,变成了李扒皮了。

    “你看看,好端端的五亩水田,被他种成了什么样子?几锄头下去,下面土地都板结了,泥土看着也没有什么肥力,肯定是没有怎么施肥,地力透支太严重,而且水渠也没修,全靠天吃饭,一年种下去五亩地的水稻,能有两三亩收得回来就算是不错了,一亩地就打个一两石的稻谷,能做的甚?”

    “明天我就去买两头牛,再雇几个人,把田垄都铲掉,土地整平了,再修一条水渠从河里面引水的,这个老张家和田瘌痢头家壮丁多,留下当长工,其他的佃户都赶走.”

    李家一共二十户的佃户。

    大部分都欠了李家的高利贷。

    娶妻生子,红事白事。

    都得花钱。

    这佃户能有什么钱,只能找地主老财借呗。

    利息当然是很高的。

    但是那只是名义上的高利贷。

    实际上借出去的这些钱也不指望能还的上——当然了,如果利息不高的话是可能还的上的。

    三十年的房贷都能还的上。

    何况是这个。

    大部分都是每年还利息,到最后还的利息都超过本金了,这本金还一分钱没还呢。

    所以一般来说。

    地主借给佃户的高利贷都是用来拿捏佃农的。

    由于大家都在同一个村子里面的,剥削都有底线——底线就是不能让佃户们都饿死。

    可以饿死一两户。

    但要是都饿死了。

    谁来种地倒是另说。

    狗急了还跳墙呢。

    二十户佃户谁敢保证不出个一拍两散的,到时候人家逼急了拼命了,李家这种小家小户肯定是兜不住的——别说李家了,那些更大的豪户怕是都兜不住。

    不过现在。

    大明朝廷的两项政策却让李忠仁突破了那个底线。

    第一就是三十岁以上不能考试科举的限制,让李忠仁放弃了读书了,从读书人,变成地主老财。

    身份上的转变让李忠仁的人生目标从当官变成了种地发家。

    第二就是大明对东北、南洋的开发,又给了那些赤贫的农民最后的活路,犯不着拼命。

    这两条。

    就让李忠仁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从士绅地主阶级,演变成为了农业资本家——使用雇佣劳动力去经营土地和农业,和租佃制下的农业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资本家么。

    当然是从头到脚,身体上的每一寸血肉毛发,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你能指望资本家在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成为大善人?

    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哪一个在原始积累的时候,手头上没有血淋淋的尸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