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三百二十章、去澳洲挖金矿了(2/2)

    于是乎广州又成为了大明时尚之都、消费之都。

    如果有人现在从后世来看现在的广州和上海,怕是会产生一点点时空错乱。

    这两个地方居然换了个位置

    当然了,来到广州的沈松、白宁、吴信中、杜如崇一行人是永远不会知道这一点的。

    朱皇帝想着要让他的地方官们到上海和广州考察。

    倒是没想到。

    沈松和白宁这一行前清余孽,倒是先行从南到北,从北都到程度再到中都,然后再到松江府,现在又到了广州府。

    如果不是大明朝现在交通运输业的繁荣,要放以前,靠着两条腿走的话,怕是好些年都不太可能走这些地方。

    但现在可不同了。

    随着天下一统,运河联通南北,长江航运沟通东西,至少汉地诸省的河运运输网络是非常广泛的,除此之外,大明没有禁海,沿海的航运也相当的发达。

    再加上造船业的进步以及大明朝频繁的人口流动,促进了船运客运的发展。

    从中都乘船直接下广州,花费的时间也不过五天而已。

    吴信中和杜如崇现在名气很大,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得罪了朱皇帝,因此也没有什么达官贵人去接触他们。

    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么。

    反而沈松这种怀念清朝的清朝遗老遗少对于这几个敢和朱皇帝作对的读书人很有兴趣,主动接触,并且还出船费,带吴信中和杜如崇几人南下广州。

    广州虽是南都,但由于这几年大明朝的战争和主要问题都在北方,因此大明皇帝极少驾临。

    再加上有钱人多,勋贵多,消费旺盛且和朝廷距离远。

    以至于广州的气氛就显得过于“自由”了。

    各种服务于城市阶级的、戏曲等市民文化发展得十分的红火。

    各种报纸也相当的多。

    而且还挺敢写的。

    反正随着大明王朝对社会舆论钳制的放松,地方上的舆论氛围自然会变得轻松不少。

    各类小报出现。

    其中最为红火的当然是一些春宫图啊、H之类东西。

    这玩意儿只要不禁止,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市场的。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是老色批。

    还有一些报纸为了提高销量,在报纸上连载的也有不少。

    最近流行的都是一些“异域冒险类”。

    内容无非就是内地的平民,到国外的蛮荒之地冒险,动不动就得到金山银山,还动不动有外国公主投怀送抱的美事的。

    虽然套路都差不多。

    但是也极大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追求。

    卖得挺火。

    现在白宁就捧着一份报纸看的津津有味,上面写的是广州一个小年轻去澳洲发现了大金矿发了财的故事。

    “澳洲真的有金矿?”

    白宁看完了最后一个章节,意犹未尽的放下报纸,在心里暗骂狗作者断章简直不是人的时候。

    前方突然看到有人排起了长队。

    “那是.”

    还没等白宁反应过来,就有人塞了一份传单过来》

    “去澳洲挖金矿了,去澳洲发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