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二百七十章、要做好国民的心理建设(2/5)

    但朱皇帝也不得不改。

    因为随着后装针击枪、轰击炮、手榴弹。

    以及未来必然会出现的机关枪等自动武器的出现。

    军队的规模会迅速膨胀。

    战争的规模也会随着铁路等交通运输的改善而膨胀到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后世索姆河战役,一天死亡数万士兵的恐怖战争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

    因为这个时代。

    无论是明军还是别的国家的军队其实本质上都是雇佣兵。

    用国家、民族主义,或者是别的什么主义的意识形态武装起来的义务兵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呢。

    对于封建君主而言。

    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这是一柄双刃剑。

    因为让士兵相信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奔赴战场而不用像是现在的明军士兵一样要用几十亩的土地来笼络。

    就必须要让他们相信,国家、民族和他们自己息息相关,他们是国家的一员,是民族的一员,为国家和民族而战就是为自己而战。

    这样一来。

    确实能激发起民众的热情。

    让他们踊跃奔赴战场。

    但是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国家民族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自己在为了国家民族而战。

    那么自己究竟是皇帝的臣民还是国家的主人呢?

    如果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个国家有自己的一份。

    那为什么需要有一个皇帝呢?

    但自动武器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极大的扩大了战争的规模,让一战时期的战争演变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血肉磨坊。

    而为了动员全体。

    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服下了“民族主义”的毒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