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二百五十章、此乃大明之患(1/4)

    三人回忆了一番当年的苦日子,被清鞑撵出了广州,然后在南洋逃命的时候。

    那可是真的朝不保夕啊。

    朱道桦叹息道:“这清鞑事实上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只是朕掌握了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组织形态,所以才把这大清朝给打垮了。咱们可要汲取这大清朝灭亡的教训才是。”

    说到这里,朱道桦终于开始关心了一下四川之事了。

    “万青,四川那边的情况如何?”

    顾松笑道:“皇上,这四川诸府、县都是本地人为官了,他们没有理由死忠清鞑,咱们的大军一来,就望风而降了。”

    “望风而降”朱道桦点了点头,虽然得四川轻松,但这也意味着四川原本的社会结构没有被打破,相当于没有被“革命”。

    不过这大明朝本来就是一个革命不彻底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帝国。

    在南洋、广东、福建、两江,已经是跑步进入资本主义了。

    但是在湖南、湖北、四川,还是原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得到这些地方的过程太轻松,没通过铁与火洗涤了一下旧的社会秩序。

    因此在轻松得到了这些地盘的同时,代价就是也同时保留了这些区域的社会结构和矛盾。

    地主依旧是地主。

    农民依旧是农民。

    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大明朝的建立,事实上只是在少数地区实现了“资本主义化”,而在大部分地方,依旧是停留在大清朝的地方结构之中。

    辫子减掉了,衣裳换掉了。

    但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但好在大明帝国的指路人,大明光复皇帝朱道桦还很年轻。

    有他这个开国大帝在,大明帝国这一艘巨轮航行的方向就不会左右摇摆。

    而且他的威望能够压得住各方势力,能够让这种渐进式的改革得到持续的推进。

    大不了就多来几次南巡北巡什么的。

    不过现在大明帝国也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了。

    所以现在朱皇帝的脚步也变得谨慎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