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二百章、满洲一族的死路(2/2)

    现在被朱道桦用准噶尔一吓唬,脸色也顿时发白了起来。

    朱道桦摆摆手,刘墉和纪昀两人也只好神色惶恐的行礼后退出。

    “如今看来,大明天子是铁了心的要灭绝满洲了.”

    刘墉在离开了大明天子行在之后,扭头看了一眼后方飘扬着日月旗的行在大营,长叹道。

    “国仇家恨,依我看,这大明天子恐怕并不只是单纯想要灭绝满洲一族而已。”纪昀抽了一口烟,说道。

    “那是?”

    “最近我看了不少西洋人的书籍,发现这欧罗巴真的是战国乱世,君王都以扩张为荣,以战功为耀。大明天子曾在欧洲游历五年,想来也受此影响吧。”

    “你是说,大明天子是打着追击大清的名义,行向北、向西扩张之实?”

    “难道不是吗?”

    纪昀苦笑道:“大清即便退出到草原,想要生存也只能一路向西,寻找屯垦之地,西方能有多少地方能种地啊?也就田山脚下、费尔干纳盆地,还有撒马尔罕城周围吧”

    “这可就是西行万里了。”刘墉心里盘算着,“如果要退出中原,那带的人可不少,满洲八旗,还有蒙古八旗,八旗汉军,团练兵也要带上一些,这可就差不多两百万了“

    “若是能西行万里找到落脚的地方,有两百万国族,也未尝不能延大清国祚,就怕.”

    纪昀看向了后面飘扬着的日月旗。

    刘墉沉默片刻,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大清至少现在现在还牢控漠南蒙古。”

    刘墉之言可不是吹嘘。

    而是大清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力确实要远超过此前各朝。

    漠南蒙古大多是内属蒙古。

    清朝不设世袭札萨克,而是实现了直接任命官员治理。

    内属蒙古各旗以副都统、散秩大臣或总管等为旗长,其下有参领、佐领、骁骑校、护军校、前锋校等官吏。旗长为副都统者,称“副都统旗“;为散秩大臣者,称“散秩大臣旗“;为总管者,称“总管旗“。各旗隶属于将军、都统、驻札大臣或行省,亦归理藩院旗籍清吏司、典属清吏司监管。

    通过派遣流官,清廷对内属蒙古的控制力不下汉地。

    而事实上清朝对蒙古的管理手段还并不只此。

    清朝划分了一片片狭小的牧区,禁止跨区放牧,草原上的牧民通常遇到灾害后就会选择迁徙,这就给大部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但是在清朝。

    牧民禁止迁徙,遇到灾祸只能等待清廷的援救。

    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形成大型部落的条件,顺便还控制了人口——遇到灾祸,要不等死,要不就只能去当喇嘛活命了。

    除此之外。

    清朝还控制着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这两位内外蒙古的黄教领袖。

    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于思想上。

    清廷对蒙古的控制都相当程度的强化。

    因此清廷退往漠南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清廷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力很强,和汉地无异。

    不过,漠南蒙古距离汉地太近。

    而且茫茫草原,无险可守。

    怕是清廷在漠南也待不了多久——大明天子都放出话来要灭绝满清了。

    清廷哪里还敢在漠南等着人家来攻?

    “漠南怕是也不可久持。”

    刘墉和纪昀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不由得长叹一声。

    这煌煌大清朝。

    怎么突然之间就落到了这步下场了?

    “不不不!这绝对不可能!这样的条件太苛刻了!不列颠不可能答应!”

    就在刘墉和纪昀走出了大明天子宁远行在的时候。

    在南亚次大陆。

    加尔各答也发生了一场谈判。

    谈判的一方是大明帝国外交部侍郎,负责南亚事务的外交官陈廷选、大明英国公孙士毅、大明吴侯钱大昭。

    而另外一方则是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印度殖民地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以及英属印度的高阶官员。

    印度洋的海军决战已经结束了。

    大明朝的舰队就在孟加拉地区外海游弋。

    炮舰随时可能沿着河口闯到加尔各答,舰炮轰击总督府。

    当然了。

    大明朝的舰队也不会如此冒险。

    因为不列颠人在恒河口布置了大量的要塞。

    要攻破这些要塞。

    还是要靠大明印度诸侯联军的陆军。

    大明印度洋舰队的任务是为了保护在印度洋的贸易航线的,不会为了印度诸侯联军杀进恒河流域。

    这恒河上走大海船也实在是过于危险了。

    不过这也不妨碍孙士毅拉着大明舰队的虎皮狐假虎威。

    此时提出的条件。

    就让理查德觉得眼前的中国人简直是疯了。

    若不是打不过,他早就想要拂袖而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