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一百八十九章、关外旗人,人人泣血。(2/5)

    “17龙骑兵旅有五千骑,都是换装了蒙古马的精锐,再加上咱们第三方面军三个龙骑兵营也有五千人!这里就有万骑了!”

    “有万骑在手,这一伙鞑子休想要走脱多少!”彭浚大笑道。

    “总镇,鞑子要逃了!”

    11旅旅长陈建辉手指着前方,只见到大量的八旗骑兵已经调马头,仓皇脱离了接触。

    “想要跑?没门!”

    彭浚冷笑。

    “传本镇军令,11旅、32旅、33旅麾下三個龙骑兵营全部暂归17旅旅长指挥,其余步军统为左右两翼,左翼指挥陈建辉,右翼指挥向大载,对撤退之敌军八旗骑兵展开猛烈追击!除恶务尽,穷寇亦追!务必将关外八旗之主力全部歼灭!”

    “遵令!”

    “遵令!”

    几名旅长分别行礼。

    很快就下去安排去了。

    一个龙骑兵旅加上三个本就为了适应关外作战而加强了龙骑兵营的三个步兵旅的骑兵机动力量。

    瞬间就有万骑!

    琳宁本来以为,自己这一把下去就算是最坏的情况,也只是啃不动明军的乌龟壳,有大骑兵优势的八旗,撤退总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自古以来,有骑兵优势的一方都是想打就打,想走就走。

    占尽优势。

    但是谁曾想到。

    明军突然加强了一个骑马步兵旅。

    那种被明军称之为龙骑兵,被清军这边称之为骡子兵的骑马步兵完全不讲武德。

    根本就不是传统的重骑、轻骑的路数。

    要说最为接近的,也许是当年蒙古的弓骑兵。

    但是装备了线膛枪的明军骡子兵可是要比弓骑兵厉害多了。

    他们远远的就能用线膛抢开枪精准射杀对手,然后又可以利用骑马的机动能力快速抵达战场。

    更加要命的是。

    本来训练骑兵是非常难的事情。

    骑马冲阵、射箭,都是要好些年的苦功才行。

    但是现在明军的骡子兵根本就不做骑兵的冲阵、射箭的事。

    也就是说。

    他们只需要训练士兵学会骑马就行了。

    这样一来。

    训练难度和成本都大大的降低。

    明军只要有足够的战马,就能配备上大量的这种可堪使用的骡子兵马。

    就像是现在这样。

    随着琳宁撤退的命令下达。

    在上万的骡子兵的追击之下。

    很快。

    撤退。

    就变成了溃退——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