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一百八十五章、明军蹲坑流(2/2)

    “咱们就收缩在堡内,逆明进来一个就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

    “咱八旗的老爷们怕谁来。”

    “外面可有咱们数万大军,现在被包围的是逆明,咱们就守住堡子,给逆明来个中间开花!”

    一番鼓舞下来。

    在堡内的八旗兵丁,乃至于那些拿了武器编成队伍的旗民们的信心都空前高涨。

    若是能在铁岭屯堡下重创逆明,好好挫一挫逆明的锐气,那这堡内大伙开始人人有功劳。

    到时候皇上再把大家伙调入关内,去北京城享福,也不用留在这关外苦哈哈的种地啊。

    大家都是八旗。

    凭什么京营的就能提笼架鸟。

    我们关外的就要挥锄弄田啊。

    “军令来了,敞开来打!痛快啊!”

    在前线布置炮位的炮兵营已营长大喜过望。

    “罗连长,你可不知道,以前咱们每次炮击都是抠抠搜搜的,哪里有这次大方。”

    “以前当然抠搜了,不过以后应该不会了。”

    罗晋岳——在军中他改名为了罗晋,也就是33旅的龙骑兵营的2连连长。

    现在他正奉命掩护前线炮营。

    “为什么?”那炮营的营长问道。

    这个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连长的年轻上尉,看起来家世相当不错。

    相比是某个当年随皇上起兵南洋的功臣之后吧。

    也许他老爸是个侯爵都不一定呢。

    因此炮营营长也相当客气。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炮弹便宜了呗。

    他去过在广东的炮弹工厂,流水线工业化的生产,每天出产上万发炮弹轻轻松松。

    炮弹制造比起之前的成本低太多。

    所以现在明军打炮也可以敞开来打了。

    否则,就铁岭屯堡这样的战略价值不大的堡垒。

    能有一轮炮击就不错了。

    一轮炮击下来,就是大头兵扛着火枪、手榴弹冲锋了。

    不过现在。

    如果能多打几轮大炮,最好最后步兵出场的时候就只是去收拾残局的,那打仗也就安全保险多了。

    而且胜率也高。

    日后打仗就比拼谁射得多,射的远了。

    罗晋岳想道。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小连长应该知道的事情。

    所以他打着哈哈的道:“都是猜的,这些复辽之战连皇上都亲自来了,各方面的保障要比之前的充足也挺正常的。”

    “说的也是..”炮营营长点了点头,随后狠狠的把口中的卷烟吐了出来。

    “都抓紧时间,准备炮击!”

    看到炮营已经要做炮击准备了。

    罗晋岳也急忙下令。

    “快快快,进战壕,检查装备,准备战斗!”

    龙骑兵营装备的都是线膛枪。

    随着装填方便的米尼弹的出现。

    线膛枪装填困难的弱点就被解决了。

    所以现在不只是龙骑兵营。

    一些老资格的步兵旅,几乎都实现了全线膛枪化了。

    而线膛枪和后榴弹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明军现在已经很少使用排队枪毙的战术了。

    在远距离就能依靠线膛枪的精准的狙杀。

    何必要冒着敌人的火力跑到三十步射击呢?

    而且线膛枪、手榴弹、迫击炮带来的火密密度下、

    明军确实也没有依靠密集的队形来追求火力密度的需要了。

    因此现在明军的作战和训练条例都开始进行了改进。

    蹲坑流的战术开始占据了主流了。

    而此时。

    奉命出击的哈国兴的目标也正好是罗晋岳所部所在的区域——火炮阵地肯定是重要的战略目标了。

    此时哈国兴也在动员麾下的士兵。

    其实也没什么好动员的,都是一些空头支票。

    因为回八旗本来就是临时组建的。

    装备不好。

    待遇不好。

    现在只是当做炮灰去消耗明军的防线而已。

    不过哈国兴的劲头很足。

    因为当炮灰的又不是他。

    用几千回回的性命染红顶戴。

    哈国兴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的。

    “为大清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先冲进壕沟者连升两级,斩敌首一级,赏银元十块!凡畏缩不前者!斩!!”

    很宽,乱哄哄的六千回八旗组成了一个大横阵就被压着向前挺进了。

    不,这甚至都不能说是横阵,而是一个方阵。

    乱哄哄的,显得松松垮垮。

    正在远处看到这一幕的米哈伊尔看到这一幕心里头嘀咕。

    “这么拉胯的士兵,不过对面似乎也不高明,就一道壕沟,一排士兵组成防线,这样的防线要如何抵挡骑兵的冲击呢?”

    “这一战,清军难道要取得一场空前大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