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一百一十四章、失败者乾隆(2/5)

    地方上那些地主老财天天督促子弟念书,不就是想要科举扬名,升官发财么。

    传统上,哪个中国人不想当官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为什么?

    因为读书能做官啊。

    以前砍人能做官的时候,那中国可是吊打周围蛮族的。

    后来皇帝觉得这帮砍人升上来的当官的好用是好用,就是太危险了。

    一不小心可能就刀斧加身,被迫禅让了。

    所以就堵住了砍人这一条上升渠道。

    利出一孔。

    把精英们都赶去读书了。

    这样一来。

    哪怕读书读不出来。

    也只能“百无一用是书生”。

    很难对皇权有什么威胁。

    但要是这汉人的精英都去练习砍人。

    在皇帝这里得不到重用。

    保不齐这帮猛人就要另起炉灶了。

    现在乾隆一下子放出一个省的官位。

    那趋之若鹜的人怕是如过江之鲫...

    “那便好,这寻常一个知县捐官,价钱是六千八百两银子,这一次朕把整个县的官都拿出来卖,还给全权,一个县收个三万两银子,价格可公道?”

    明白了...

    孙士毅心中一叹。

    乾隆皇帝肯定是觉得浙江、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这些地方都保不住了。

    所以打算把这些省的官都卖出去。

    这大清朝买官卖官都是正常操作。

    说起来。

    这捐纳入官,还是大清祖制。

    这个头就是大清的圣祖,康熙康麻子皇帝开的。

    三藩之乱之时。

    国库空虚。

    康熙就下旨。

    符合条件的可以通过捐纳成为知县、州同等低品级官员。

    所谓符合条件,当然是有一定要求的。

    首先是要身世清白,否则把这官位卖给了吴三桂的岂不是成了笑话了。

    其次还要有在仕官员的保举。

    也就是家世清白、有人保举,就可以光荣的向大清朝廷捐纳一笔银子,然后就能成为为大清皇上服务的大清的官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