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八十八章、会有一个团结的欧洲吗?(2/5)

    而朱道桦即便能够把在东方冶炼钢铁的成本降低到和欧洲一样。

    那他也不可能用得起全钢轨的有轨道路。

    所以,最有可能的一点,就是冶炼钢的技术得到了进步。

    结合拥有近乎于无限动力的蒸汽机。

    这一场发生在广东的技术革新,足以让一行欧洲人感到震撼了。

    就在此时。请下载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在不远处的珠江河口,一辆冒着白烟的蒸汽船轰隆隆的逆流而上。

    三人转身望去。

    看到的是一艘黑色的铁船。

    “这是全钢制造的蒸汽轮船。”

    礼部接待官员陈廷选说道。

    “属于海军的试验船,刚开始的方案还是木壳覆铁甲,后来明王要求全钢壳船。”

    陈廷选啧啧说道。

    这事都是【大公报】上提到过的。

    在广东都是人尽皆知了。

    也不存在什么泄密什么的。

    更何况这也泄露不了什么秘密。

    平炉练钢法和蒸汽机都是经过了千百次的实验、试错后找到的最佳方案。

    这就是所谓的工业上的先发优势。

    别人想要仿制?

    除非得到大明的技术援助。

    否则。

    想要自己试验出来。

    那就要和朱道桦一样,花费大量的金钱和资源来进行实验——而且花费的资源必然要比大明更多。

    因为朱道桦虽然不知道技术细节,但是好歹知道正确的方向。

    很多时候。

    光是找到一个方向,就要消耗大量的成本。

    “火车,铁甲舰...”

    马戛尔尼沉吟。

    “是蒸汽机!”

    康德说道。

    “在广东正在发生一场革命!”

    “一场技术上的革命!”

    康德深吸一口气。

    “这场革命,将会深刻的影响整个世界!”

    .........

    “康德先生,好久不见。”

    广州明王宫内。

    朱道桦首先接见了自己的老朋友康德。

    “您的东方考察进行得如何了。”

    康德颇为感慨的看着朱道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