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八十六章、蒜你狠,驱佃潮【求追订】(2/3)

    就听到了前方的哭嚎声。

    番禺城郊的白话虽然和广州城的稍微有些口音上的不同。

    但是还算是比较容易听得懂。

    “不能啊,不能啊,陈管家,你把我赶走了我一家人吃什么啊。”

    一名中年农人坐在田里,哭着大吼道。

    他的旁边还有一名手粗脚粗脖子粗的粗壮女子试图把他拉起来。

    “我家从来可没有短过租子的。”

    那陈管家也一脸无奈的说道:“许三斤,不是我不给你租,是我家主家说了,这种稻米眼看着就是亏本了,要收回来雇人种大蒜。”

    “继续租给你种米,那主家可就要亏本了,这买卖你能做吗?”

    “活不了了,活不了了。”许三斤还坐在地里哀嚎。

    见许三斤无法沟通,那陈管家只好看向他旁边的壮女子。

    “许姑娘,你看着你老豆一点,我也是没办法,你们赶紧自己寻活路去吧,去工地当工人,或者去兰芳,都是一个出路。”

    陈管家摇着头说道。

    “唉,这是个什么世道啊。”

    “是啊是啊,我听说知县老爷都不管这事....”

    “唉,以前大清的时候还没有驱佃呢。”

    “那陈管家说的也没错,听说去修铁路的工钱也挺高的。”

    “修路不长久,万一不修了做什么?还是种田好。”

    “那就去兰芳,听说兰芳的地都是荒地,种五年就是自己的了。”

    “兰芳的蛮子多,要习会火枪才能去,怕是有命去没命回啊。”

    围观的人们议论着。

    罗芳梅也面露忧色。

    佃农被驱,衣食无着。

    若是不好好处理。

    万一乱起来可就麻烦大了。

    她看了看朱道桦,发现自家夫君似乎却并不打算阻止这种事情。

    朱道桦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想到的是三个字:羊吃人。

    羊吃人发生在英国。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

    毛纺织业在英国被带动了起来。

    而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

    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

    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

    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

    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这就是圈地运动。

    这和如今由于制药业需要大蒜,推高了大蒜价格导致大量地主收回田地用来种大蒜情况近乎是如出一辙。

    “陈秀才来了,陈秀才来了。”

    “都让让都让让。”

    “陈秀才,陈秀才,你们家二房驱佃,你可得去和你家九大伯说说啊。”

    “对啊对啊,义门陈以前可不做这种事情的。”

    就在大家伙嚷嚷的时候。

    一名穿着绿色官服,头戴四方帽,腰上还挂着一把短管火铳的青年官员急匆匆的赶来。

    大明官制基本上沿用了前朝,分九品。

    官服款式差不多,经过了些许改良,下摆没那么长方便活动。

    各品官员的官服区别主要在颜色。

    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

    现在这义门陈家的陈秀才陈仲良是陈家三房的老幺,当年十七岁就中了秀才,是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

    不过尴尬的是。

    早早就中了秀才的陈仲达连试不第,这天才少年陈秀才的花名现在越来越有些嘲讽的意味了。

    不过随着大明占有广东。

    这陈秀才倒是很快得到了大明朝的官儿——一个九品的内阁殖民地司差遣官。

    所谓差遣官就是没有固定官位,处于哪里需要人手就往哪里派遣的杂官。

    现在这个补子绣着小鹌鹑的绿豆官被派了个苦差事:拉人头去兰芳屯垦。

    具体就是在广东这里招人,招够一百之后上船去南洋,把人交给当地的屯垦司的官就算完事。

    这可真的不是个好差事。

    首先招人就难招。

    要不是因为当这个差遣官半年之后,明年的大考据说有10分的加分。

    义门陈家二房的十三少爷才不会去干这种放在大清的时候属于是吏员做的差事呢。

    陈秀才在老家转悠了有两个多月了,也没招到几个。

    不过随着秋收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