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八十三章、亲手开启大工业时代!【求追订】(2/4)

    乾隆的目光看向了一名满洲老将。

    海兰察可是乾隆朝的悍将。

    由索伦骑兵的马甲开始,凭借军功一路升到现在的一等超勇公。

    不过现在年龄大了,也不适合派出去领兵作战。

    这次要练新兵,乾隆索性把这位一等超勇公一起叫来议事。

    “开发满洲万万不可。”

    老家就在满洲的海兰察不假思索的说道。

    满洲开发起来了。

    那这满洲是汉人的地盘还是满洲人的地盘?

    “不过开矿倒是可行,但不能允许民间私采!”

    一旁的和珅闻言双眸一亮:“对对对,内务府可以成立采矿衙门督办。”

    采矿可是个肥差。

    “嗯,此时就交给内务府办理。”

    乾隆皇帝点点头。

    “那开征剿捐,可行吗?”

    “可行。”和珅想了想,说道。

    “董诰,需要开征多少剿捐?”乾隆又问。

    跪在地上的董诰心中一叹。

    广东一丢。

    这八百万的负担就得压到其他省去。

    现在要加派剿捐。

    那还能有多少余地?

    普通农人早就食不果腹了。

    再压榨怕是要激起民变。

    到时候民变、逆明一起来。

    这大清朝能不能顶得住可就难说了。

    所以这担子。

    只能压到江南士绅的头上——江南富庶,多征点,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

    “皇上,要补上广东的窟窿,再加上练包衣新军的花销,打个富余量,每年加派个一千万就到头了,要办新军的话...臣觉得,只能裁撤部分绿营了。”

    乾隆闻言,心里已经在盘算了。

    加派捐纳,裁撤绿营,扩八旗练新军。

    这每一项可都有相当隐患。

    基本上和饮鸩止渴也差不多了。

    .........

    大清那边要广收包衣,扩军备战。

    大明这边也没闲着,也同样在积蓄实力。

    大屿山岛上的第一座炼钢的炉子已经建了起来。

    和一般的高卢不同。

    这炉子的高度并不高,形状低品,但熔池却相当的大。

    这种炉子就是所谓的平炉。

    术业有专攻。

    朱道桦在医学上还有些本事。

    但是这炼钢的知识就不多了。

    他倒是听说过平炉炼钢法。

    就是用水煤气代替焦炭作为燃料,可以将生铁和铁矿石熔炼成优质钢材。

    这种办法不需要建造太高的高炉,在工程上相对安全、简单。

    而且产量极大。

    每炉可产上百吨钢。

    此外。

    所用原料既可用生铁、铁水,也可用废钢、铁屑、熟铁和矿石,便于废钢铁的回收,加之炼出的钢均匀,质量稳定,可生产优质钢。

    所以在平炉炼钢法出现之后。

    就迅速在各地得到了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