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六十九章、罗大班的忽悠(2/4)

    脸上微微一笑:“将军,我是为了和大清做朋友。”

    “朋友?罗大班,你想要什么可以直说。”福康安道。

    他清楚对方如果以五两银子一杆火枪的价格出货,大概率是放弃了利润。

    对方放弃利润,肯定要在别的地方找补了。

    罗德里格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我听说,广州的十三行以前主要是和荷兰人进行贸易?”

    福康安和郭世勋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福康安把目光看向了在侧面坐着的十三行总商伍敦元。

    伍敦元本来是眼观鼻鼻观口,在一旁坐着如泥菩萨,福康安的眼睛一看过来,就急忙站了起来,弯着腰垂着手来到了大厅中央。

    “大人,十三行之前出口的生丝、瓷器、茶叶,都是走的荷兰人的路子。”

    十三行是一个具有官商性质的商业组织。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者销售外国商品,均需经过十三行。

    十三行并不直接出海贸易。

    而是通过接待外商,以澳门、广州为口岸进行港口贸易。

    每年都有两百多艘西洋大船前来广州进行贸易,单单是税收,粤海关就能给乾隆的国库每年贡献两百多万两白银。

    这只是明面上的“贡献”。

    事实上十三行有垄断经营的权力,还需要用银子喂饱从乾隆皇帝到各旗旗主、满洲贵胄的各级豪贵。

    伍敦元当然知道。

    十三行能不能赚钱。

    就只是这些满洲王公们一句话的事。

    “而自荷兰人被逆明击败,这半年来已经没有西洋大船前来广州府贸易了....”

    伍敦元拱手说道。

    都逼得他要派人去巴淡岛办商行了,大明对于南洋的掌控让十三行的商人们坐立难安。

    “这是因为明王不允许西洋的商船越过马六甲海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