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321章 吴法玛,我玄烨要去莫斯科了!求月票)(2/2)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外加武备废弛,朝鲜李朝的水师陆师全都极为孱弱,甚至比起倭寇入侵之前的情况还有所不如。

    而根据被李朝方面驱逐的津海关官员们的报告,李朝新上台的国王李焞年少气盛,和当年的康熙很有几分相似,看到大明恢复,大清退守山河四省,还一度爆发内乱,就听信国中北伐派大臣尹鑴的建议,一改之前的稳健事清,采取了“造车”和“联明”的政策。一边大造战车,准备用来对付大清的骑兵,一边联合大明,相约反清。而且还在朝鲜王国的北部靠近鸭绿江的义州屯兵备战,一派随时出兵辽东抄大清老巢的架势。

    也就是说,朝鲜国不仅海上门户洞开,甚至他们的王京汉阳也没重兵把守简直就是敞开了大门等着杨起隆、施琅去抄家啊!

    杨起隆和施琅的座舰“旗开得胜”号上,稍微有点晕船的杨起隆正在甲板上一边散步一边吹着海风,还不时做几个舒展伸张的运动。

    看得出来,这位“跑路大臣”第二次临阵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的!

    如果施琅这个老海贼没有把船队带错航向,那么朝鲜国的仁川海湾应该就在附近了仁川海湾一带应该是毫无防备的!

    所以北洋新军可以毫无阻碍地登陆!然后向汉阳进军!

    而当乘坐鸟船的北洋新军登陆的同时,施琅则会率领他的快蟹船和另一部分北洋新军去登陆江华岛,再从江华岛东北的汉江口进入汉江,然后溯江而上,直扑朝鲜王京汉阳。

    如果一切顺利,水陆两军很快就会在汉阳城外会师.朝鲜国的那个少年国王,很有可能会不战而降!

    只要他不战而降,那么杨起隆就能以监国的名义控制朝鲜一国的大政。

    取李朝而代之的计划也就成功一半了!

    “陆地!”

    正在杨起隆幻想着将来接受李朝禅让,在朝鲜开启杨氏王朝的好事儿时,突然一个福建口音发出了大喊。

    杨起隆赶紧快步奔到鸟船高高翘起的船头,然后取出一只单筒望远镜,对着东方的海上好一阵东张西望,终于在水天交际之处,看见了一片隐约的起伏的陆地。

    现在海上的西风不小,推着上百条舰船快速冲向海岸,没一会儿它们已经驶入了一个巨大的海湾,岸上的山脉丛林田野,甚至都已经清晰可见了。

    “公爷,咱们到了!已经可以看见仁川的海岸了!”这是施琅的声音,一样有点激动,“没有看见朝鲜水军的战船而且也没有炮台向咱们开火,咱们的奇袭.成功了!”

    “这就成功了?”杨起隆愣了愣,“都没上岸呢,怎么就成功了?”

    “哈哈哈,”施琅大笑,“公爷,由海向陆的进攻讲究的就是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海上辽阔无边,水师可以飘忽不定。而陆地是死的,陆师搞海防就只能千里设防,只要一点没守住,就会功亏一篑。而实际上陆师的千里布防,很有可能搞成有海无防,处处空虚,处处废弛。一旦面对敌方水军大至,就只能望船而逃!这海防要真容易搞,当年鳌拜也不会听黄梧的话搞元气大伤的沿海迁界了!”

    这大航海时代的帆船舰队对于陆上的敌人,其实也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虽然风帆战列舰很难和陆上的炮台对轰,但是谁也不可能在沿海地区修建不计其数的炮台啊!这得多少钱呢?

    所以大部分国家,也包括欧洲国家的沿海实际上是也存在大片大片的不设防地带甚至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诸国这些海上强国的海岸线都经常被北非海盗攻击!

    而长期奉行闭关锁国,而且陆上又面临大清威胁的朝鲜王国的海岸线,当然就更容易突破了!

    “那就好,那就好施将军,那咱们抓紧一点,今天就踏上朝鲜国的土地吧!”

    “好!今天就登陆!”

    杨起隆说这话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施琅不经意见踏出了的一小步——从一艘舢板踏上仁川的滩涂,将是整个华夏文明的一大步——时隔不知道多少年后,这个文明将再一次从海上去征服一片土地!

    这下有点儿赶上大航海时代这一趟的意思了!

    长安,大周皇城。

    “哈哈哈”

    吴三桂的笑声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当中回荡。

    这位六十多岁年纪,在历史上已经没有多少年活头的大周开国之君,现在可是红光满面,笑起来还中气十足。

    这个人逢喜事精神爽,大概就是说他这样的。

    “父皇,您应何发笑?”

    很应景地递上这个问题的,当然是李中山的“二丈人”吴应熊了。

    现在大殿当中除了吴三桂之外,就只有吴应熊和他的兄弟吴应麒,还有几个侍卫、宫人了。

    “吴玄烨在信上说,他已经派杨起隆去征朝鲜了,而且还打算在明年出兵喀尔喀蒙古,要帮着蒙古人抵挡来犯的罗刹国.如果罗刹国不服,他还要效法拔都,进兵莫斯科府。对了,这个莫斯科府在哪里?拔都什么时候去的?我怎么不知道?”

    吴应麒哈哈一笑:“父皇,康熙随便乱写的,莫斯科多远啊,往西得走几万里呢!而且拔都当年好像也没去过莫斯科,他去的是基辅不过,康熙多半都去不了。”

    “都去不了?为何?”吴三桂对西方的事情好像没有他儿子那么懂。

    “我听噶尔丹的使臣说,现在的罗刹国非常强大,金帐汗国的子孙都给他们灭得差不多了.所以康熙多半是打不过的。”

    原来吴应麒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活西方的事儿,忙着跟噶尔丹的使臣商量怎么瓜分叶儿羌汗国。而在瓜分叶儿羌后联盟抵御罗刹也是题材,所以吴应麒知道一点罗刹的事情。

    “哦”吴三桂笑道,“咱甭管他那么多,只要康熙把注意力转去朝鲜和蒙古,咱们就能全力对付大明了。对了.叶儿羌和准噶尔怎么回事?能不能让他们罢兵言和?”

    “能啊!”吴应麒点点头,“只要咱们把叶儿羌全都拿下,噶尔丹就不可能出兵灭亡叶儿羌了!”

    吴三桂点点头:“好主意,就怎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