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32章 坏忠!不是忠臣变坏了,而是坏人当了忠臣!(2/3)

    想到这里,耿精忠就冲着朱三太子抱了抱拳:“大王,南京皇城里面的那些旗人就交给臣吧,臣有一万大军,俱是精兵,还有猛将尚之信,不怕拿不下那些旗人。”

    尚之信是猛将了?

    王忠孝寻思着:难道这位因为家破人亡,知耻而后勇了?以后遇到他一定要小心些。

    “耿王,您的一万大军都进南京城吗?别处不留一点?”

    向耿精忠发问的是卢三好,他可是吴三桂的人!而且他还是江南团练的“带团大哥”,虽然眼下江南团练还没有成军,但是人头已经凑齐了。

    手握一万大几千的团练,又控制着应天一府五县的行政,卢三好当然敢和耿精忠叫一板了。

    耿精忠脸色一沉,冷冷道:“本王麾下有不少精兵猛将,已经屯在了当涂、芜湖、繁昌和宣城,等本王拿下皇城之后,还会分兵去取池州、徽州、衢州等地,以彻底打通和福建的联系。”

    原来耿精忠也不是一股脑地就带着全部人马开进南京,在围攻芜湖的时候,他就已经命令陈世凯率兵两千去攻打宁国府首县宣城,王进忠率兵一千人去攻打太平府境内的繁昌,马惟兴率兵一千打太平府首县当涂。

    而他最终的目标,则是拿下整个皖南和浙江的衢州,打通和老巢福建的联络。

    这样他就能一边挟天子、令诸侯,一边遥控福建,两头都不拉下,想得倒是挺美。

    卢三好又问:“耿王,那您的一万精兵进驻南京以后的军饷怎么开支?是用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的税收开支,还是”

    耿精忠道:“当然是南京户部替本王筹措了!”他顿了顿,“我也不多要,也和刘镇一样,一个月拿五万两,不算多吧?”

    一个月五万对卢三好这个户部尚书而言可不是小数目,南京户部可不是王忠孝的粤海镇,没有那么阔。

    王忠孝当然可以大方的向刘进忠承诺这五万一月协饷,他拥有广州府和粤海关道这两大聚宝盆,而且还能从潮州找补回来一些,一月五万眼下是收不到的,但两万问题不大,一年也就亏个三十几万。

    但是南京户部没有粤海镇那么阔,也没地方可以找补回一点来,一个月给耿精忠五万,一年就是六十万,加上江南团练一年七十七万,就是一百三十七万.一个月得出去十一二万两银子!

    一天就小四千两银子!

    另外,南京朝廷这边还不少当官的和他们的衙门要养,很快还有一个傀儡皇上明献帝要养活,只怕还得再加个一两千两一天。

    现在的南京户部就守着一座南京城外加城外的几个县,一天要收五六千两银子.非常艰巨啊!

    看见卢三好一脸为难,朱三太子也有点着急——他也指望南京户部过日子呢!

    他给大明当献帝,一个月宫里头开销个一万两不算多吧?

    “三好,”朱三太子问,“银子够花吗?要不要动用内帑?”

    还内帑.伱有吗?你以为你真的继承了一个大明王朝啊?

    卢三好真是哭笑不得,但他也不敢和耿精忠说没钱,所以也只好挤出一点笑容:“大王,您放心.臣可不会花您的内帑,大不了苦一苦百姓!”

    “苦一苦百姓.”朱慈炯寻思:这一届大明的忠臣好像有点坏啊!

    朱慈炯又跟卢三好打听道:“不知要怎么苦一苦百姓?”

    “还能怎么苦?当然是.加征加派加商税了!”卢三好倒是挺熟悉这路数的,“但是也不能加太多。”

    “对对,”朱三太子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嘛!咱们得有长远的打算.闯王现在就在武昌!”

    虽然是献帝,但他也想大明朝这一回能够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可别没几天,又有人要“迎闯王”了。

    “大王言之有理,”卢三好说,“咱们还可以卖功名!”

    “卖功名?”朱三太子问,“有人买?”

    “一定有!”卢三好点点头,道,“那个朱国治搞奏销案,一共革掉了一万多个举人、秀才的功名江南这边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功名而不得。现在花点钱就能办一个明朝的功名,将来大明平定东南了,他们有功名就能来考进士,甚至可以直接当官!这么好的事儿,怎么会没有人买?”

    “可咱们只有应天府的五个县啊!”朱三太子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就瞅着陈永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