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上海滩 第四百六十三章,烂到根子里(1/4)

    “怎会这样?不会吧!”吴榕邦脑瓜子嗡嗡响,想到了开局却没料到结尾,这打脸来得实在太快太刺激了。作为原南京政府的高级知识人才,享受过南京政府的高档待遇,吴榕邦虽然对南京政府有很多不满,即便现在已经“另有所属”,但总体上还是比较认可这个“华夏正统”!

    但是现在,突然接触到了这些黑料和内幕,吴榕邦只感觉三观尽毁、人设崩塌,这还是心目中的那个“华夏正统”吗?愣了愣神,吴榕邦死鸭子嘴硬的说道:“即便如此那也是几颗耗子屎,咱们华夏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就算是敌后战场的国军全都烂掉了,南京政府还是有希望的。”

    “说到希望,请恕我直言,南京政府已经烂到根,国军只怕也没有什么希望了。”史迪威继续伤口撒盐,狠狠补刀道:“这次我还去了重庆、贵州甚至云南实地考察了壮丁的募集过程,结果更是触目惊心。”

    江强眉头一挑,配合的问道:“哦,怎么个触目惊心?不妨直言!”“好的!”史迪威点了点头,咬着牙说道:“地方兵役办的官员跟恶霸似的,见男人就抓,发现有人逃跑,就不分青红皂白,以逃兵罪名就地枪决!

    既便抓到的壮丁,也是不给饭吃,一路往前走,一路有人饿死,十个壮丁送到前线能够活下来五个就不错了!”史迪威越说越激动,双眼变得通红一片道:

    “你们根本不知道,从贵州、云南、还有四川开往前线的路上,那真是一路饿殍,我真的是从来没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也从未见过如此腐败无能的政府。南京政府简直就是全人类的耻辱!”

    抗战期间国军到底征了多少兵?从后来有关征召兵员和民伕的统计数据看,当时几乎所有的壮丁都被征用,来补充兵员和修筑军事工程。官方数据说抗战征兵1400万左右,但实际情况远远不止。

    除了征兵之外,还有更多的壮丁被征召去义务修筑军事工程,这部分至少有一亿人。抗战守土人人有责,不管是抗战征兵还是义务修筑军事工程,倒也没有什么可以说道的。但是,在这个执行过程中特权滋生腐败,国军征兵过程可谓腐败透顶,充满黑暗,甚至是令人发指。

    抗日战起,国府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即按照保甲制度调查户籍、人口,然后对将年满18岁至45岁的兵役适龄男子登记于册。每年由保长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去当兵。抽签的基本原则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

    但男子是否适龄、健康与否、是否独子、抽签后谁去当兵等等几乎都由乡、保长和军队征兵官员说了算。因此,抽签过程充满了敲诈、勒索和剥削。

    区、乡、保长敲诈勒索老百姓,只要交钱即可免除兵役,比较富裕的人家,勒索5万至50万法币不等,差一些的也要勒收二三万法币。因此,人们对乡、保长恨得咬牙切齿,老百姓都说“过去有灭门县知事,现在有灭门乡保长”,还有人说“生了儿子是老蒋的,有了银子是保长的”。

    另外,不只是基层政权在征兵中腐败不堪,国军征兵官员也好不到哪儿去,甚至变本加厉。军队征兵官员卖、放壮丁,用壮丁谋利,导致壮丁大量逃脱兵役,送兵时让壮丁帮助贩运违禁品致壮丁大量死亡,贪墨新兵的军饷、生活费等中饱私囊,各种罪恶勾当做尽做绝。

    在征兵过程中,壮丁有的被杀掉,有的给打伤;有时他们在到达营地以前就饿死了。进入军队,通常就是一种死刑——死在路上,死在征兵过程中,死在野蛮的新兵训练处及长途行军中的人,要比进入军中后死的人还多。

    据白修德描述说:“靠近武汉的一个壮丁营要接受四万个壮丁来受训入伍,但是在来营途中有许多人就已死了,能够活着拖到训练终了的,结果只有八千人。据说还有一队一千名的壮丁,由于训练官员的失职竟死亡了八百名之多。”正是在这种残酷的虐待中,有很多壮丁还没有等到上战场,就死在了征兵途中,上百万壮丁在征兵途中和新兵营地凄然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