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页(1/2)

吴御史还欲再言,此时却听得身后传来了一道年轻人的声音。

“皇上,有关宴真县主失仪失德之事,微臣亦有本要奏。”

谢迁站了出来。

吴至清下意识地看了过去。

这个年轻人,是他昔日同窗好友张敬的得意学生,如今正在他手下做事——总体来说,踏实肯干不怕事,只是情绪渲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毕竟身为御史,在上奏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配合所奏之事,佐以或慷慨激奋、或唾沫横飞,流泪起誓,必要时上演撞柱明志、就地昏厥等,才能起到更加绝妙的效果。

可……

对方手中的奏折,是不是厚的有些离谱了?

半点不夸张的说,他为官十余载,就不曾见过这般厚的奏折。

说是奏折,似乎已经有些配不上它本身的厚度了。

此时,只听谢迁说道:“实则,臣在尚未入朝为官之前,便曾细细留意过宴真县主所为。”

昭丰帝听得眉毛一抖。

怎么说的跟暗中观猴儿似得?

相比于吴御史的慷慨激昂,谢迁的语气显得很是平静,有一种娓娓道之感:“臣有个习惯,若遇耳闻之事,便会去加以查实。若查实为确有此事,则记录在册。数年积攒之下,虽称不上不完整,却也所得颇丰。”

“这奏折之上,上至宴真郡主命人伤及良民性命,下到出言不逊等事宜,皆有细致整理——还请皇上过目。”

没办法,一桐书院出来的学生,都有留意时事的毛病。

再加上有太子殿下相助,整理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官员大臣们闻得此言,不由面面相觑。

还未入仕前,便就留意上了——这人为了做御史,准备的倒是挺充分的!

莫非这就是传闻中的带资进朝?

一时间,不少官员都有些自危。

谁知道他闲来无事时,留意的是不是只有宴真县主?

想到这里,不禁有人暗暗咬牙切齿。

一桐书院,又是一桐书院……简直是噩梦般的存在!

第578章讨个说法

太监将谢迁的‘奏折’呈给了昭丰帝。

昭丰帝定睛一瞧,眉毛又抖了抖。

显而易见的是,想要在退朝之前看完这本奏折,注定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他不曾料到,更迷幻的事情竟还在后面。

那位叫谢迁的年轻御史,双手空空,当朝竟就这么将奏折上的内容复述了一遍!

过程中,昭丰帝不止一次地对照过奏折上所写——几近是一字不差。

面对百官们异样的眼神,谢迁内心毫无起伏。

身在一桐书院,脱稿辩论,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他曾与人接连辨过一天一夜,到最后还能保持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眼下奏个事,又算得上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