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五六七章 朝廷的态度(1/5)

    三月十五,杨铭参加朝会。

    有太子的朝会和没太子的朝会,区别在于群臣忌惮的人从一个,变成了两个。

    宇文化及是昨天封的爵,本来他的伤势还没有好,但是杨广不能等了,一旦等到自己儿子参加朝会,给宇文化及封爵的事情,就会出岔子,所以杨广干脆也不见人了,一道旨意颁出去,直接给还躺在家里的宇文化及封了爵,一个县公。

    二十鞭子,杨约痊愈得两个月,屈突通挨鞭子也有半个月了,他都没好,宇文化及更好不了。

    今天的朝会上,议的是两件事,一件事是张须陀要离京了,皇帝拨给山东的六百万石粮食,怎么分配,需要理清楚,二就是岭南了。

    本来冯、宁二人进京,已经做好了跟皇帝谈判的准备,毕竟高句丽已经完蛋了,朝廷现在完全可以抽出功夫对付他们,所以岭南的问题所有人都清楚,是要解决的。

    但是他们俩跟皇帝的第一次会面,就被镇住了,杨广虽然一句威胁的话都没有,但是态度非常强硬,岭南必须改制。

    人家可没有说你们不改会怎么样,因为你们可以猜到会怎么样。

    当今皇帝,独断专行,做什么事情是不顾及国力和民力的,人家敢征调百万大军打高句丽,为什么不敢打岭南呢?

    今天朝会的两件事,都是重头戏。

    “六百万石粮食,还是赈灾粮,但是不能赈出去,只能借,”裴矩道:“以受灾百姓户数计算,每户借粮十石至二十石不等,为期五年归还,情况严重的,可以适当放宽期限。”

    拨粮的事情,是归民部管,而裴矩的右仆射,就是管着民部、刑部、工部。

    华夏封建社会,只有在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才会以粮赈灾,而这个赈不是给你发粮食,而是有一个施赈的地方,能管你饭吃,这个饭的定量,是饿不死你就行了。

    施赈是官员在做,所以赈灾也是一些官员中饱私囊的绝佳时机。

    山东的兵乱结束了,但是各地的粮荒还很严重,要不是杨铭派武士彟下去,以商人的那套方式控制粮价,借粮给百姓,山东还得乱。

    武士彟借出去的粮,是甭指望要回来了,但是朝廷借给百姓的粮,一粒都不能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