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察哈尔危机(五)(2/2)

“至于进入丰宁等地作战的事情,我会亲自安排!好了,都去安排吧,所有部队务必在三天内到位!”

“是!”

........

看着鱼贯而出的众人,马铮陷入了沉思!

第二次察东事件后续解决办法,马铮是很清楚的!

不出预料的话,日军眼下已经和国民政府展开了谈判,中方代表是第29军第37师参谋长张樾亭、沽源县长郭堉恺以及察省政府科长张祖德。

而日方代表是关东军第7师团第13旅团长谷寿夫、第25联队长永见俊德及岩永、松井等人。

就规格而言,并不是很高,远远比不上之前的《秦土协定》以及后面《何梅协定》!

但是这次谈判以及中日之间达成的协议,对于华北局势的后续发展影响极其的深远。

就是在这次会谈中,双方签订了“大滩口约”。按照后来北平军分会公布的内容,双方约定:“双方为和平解决起见,日军即返原防。29军亦不侵入石头城子、南石柱子、东栅子之线及其以东之地域。”

“大滩口约”几乎确认了沽源到独石口的延伸停战线,削弱了中国方面对沽源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使察东出现了一个约700平方公里的“非军事区”。

日军虽未完全达到占领察东目的,但国民党政府却实际上丧失了对沽源县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

至此,察东战火虽然暂时平息,但日寇侵略凶焰有增无减。此后,日本更加加紧对察哈尔省的全面渗透,最终于1935年6月10日,日伪再次侵入东栅子。

虽然受到29军拦击,并激战两个星期,但最后第29路军被迫撤出,察东、察北大部沦陷。

所以,这次行动看似只是和万余日伪军作战,但是危险依旧不小。

要知道日军方面对于攻占察哈尔是势在必得的,眼看着马上就要成功了,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更何况这后面还涉及到很多问题,一个不慎真的可能引起日军的全面反击的,远没有刚才在会上说的那样轻松。

但即便是如此,马铮还是必须这么做,因为他没有退路。

国民政府上下的策略已经跟着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彻底的歪了,所以导致他们在对外方面脊梁已经弯了!

不能说没救了,毕竟后面人家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后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最起码现在是指望不上了。

想要保住察哈尔,还得靠马铮自己!

当然了,马铮也不是没有帮手,他相信宋哲元在这件事情上应该比他更着急。

原因也简单,眼下日军可是将手伸到了宋哲元的碗里,抢吃的不说还要砸锅,宋哲元怎么能无动于衷!

更何况这察哈尔是宋哲元所部唯一的地盘,尽管贫瘠了点,但是总归比没有来的强!

眼下小鬼子连这都不给宋哲元留,马铮相信只要自己稍稍向西北军透个口风,那位宋大将军应该知道该怎么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