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好人武藤信义(求订阅)(2/2)

这个推测基本上是从武藤信义死前的两个细节得出的,根据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得出,武藤信义生前一直希望在中国能够实行“宽容政策”。

所谓的宽容政策并不是不侵略中国,而是不暴力侵略。

武藤信义主张的宽容政策认为要想控制中国并不能使用暴力,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了,这样的大国不是日本能够掌控的。

因此他主张从思想上影响中国的老百姓,让他们喜欢日本,日本趁机获得中国采矿的权力,把控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而建立伪政府,这样就能完全控制中国了。

武藤信义在东北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从现在看来,武藤信义的这个办法其实是非常阴险的,甚至于比武力侵略更加的可怕,倘若当时当时的日本政府真的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日本的侵华阴谋或许真的会成功。

不过眼下日本政府却不同意他的这个做法,不少人虽然表现是同意背地里也是在中国制造各种事端,不断挑起中日两国的矛盾,这一点让武藤信义十分愤怒。

尤其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为首的那部分人,不但不赞同他的看法,甚至于还煽动指示那些目光短浅的日军以及商业会社在伪满洲国就制造了不少事件,令中国的老百姓十分厌恶日本人,这些都是和武藤信义的宽容政策相背离的。

田中为首的这些人要求在中国实行经济上的大侵略,他们希望以“满洲铁路”牵头,渐渐掌控满洲所有的矿产、石油等资源。

两人意见严重不和,甚至于还当着天皇的面大吵一架,但是最后武藤依然没有如愿对满洲实行思想侵略,只得看着满洲经济一步一步的被日本控制。

但是,就是以田中为代表的另一政权在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之时,武藤渐渐的失去了大权。

以田中为代表的日本人喊着在中国搞经济的口号,实际上却在背地里做些许多暗杀交易、人口贩卖和鸦片生意,他们还组建特务组织专为自己服务,弄的伪满地区人心惶惶。

武藤信义心里非常清楚,照这样下去,中日之战在所难免。

然而日本正面和中国交手,即便是能够取得暂时的胜利,也不会真的战胜中国的。

但是无论是日本天皇,还是军部的人都不同意他的主张,这让他十分绝望。

所以他曾在死前十几天的时候写信给日本天皇,重提此事。

之后,武藤信义得到了天皇的回信,显然天皇的回答并没有如武藤所愿,随后他留下遗书:“体谅你我各一方,为国不得共一堂。纵使生命已耗光,仍可相逢于彼岸。”

此后几天都蜗居司令部,闭门不出。从这封遗书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具有强烈的自杀倾向。

最后他以日本军人特有的切腹方式自尽,以示对天皇的效忠。

对于武藤信义的死,马铮没有半点的同情,不同于那些反战人士,武藤信义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的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充满了无奈,而他的一些言行和政策似乎也更有利于中国。

但实际上武藤信义也不是不主张侵略中国,只不过他觉得暴力侵略的代价太大,成功率太低,远不如慢慢蚕食来的稳妥。

说白了,这也是一头饿狼,只是这头狼希望伪装成羊,仅此而已,本质上没有半点区别。

不过这老东西的死对于东北境内的抗日武装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儿,本身关东军强大的攻势已经让很多部队都快吃不消了,但是武藤信义这么一死,日军直接撤兵,给了大家喘息的机会,好人啊!

当然了,武藤信义如果在天有灵的话,绝对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敌人前进的路,又不是大傻子!

但不管如何,因为武藤信义的死,很多的抗日武装存活了下来,大家对这个日本元帅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