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化整为零(求订阅)(2/2)

他们不断地袭击日伪军的驻军据点,或者是伏击日伪军的运输队和外出扫荡的部队,只要对方的兵力少于五百人,就可能遭到铁血团的袭击。

随着铁血团战术的调整,短时间内日伪军就遭到多次袭击,原本似乎要平息的战火一下子又点燃了!

东北各地烽火四起的时候,关内的国民政府在干什么呢?

他们一方面正在积极集结部队,准备对江西的红军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作战,企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

另一方面是与日本人进行谈判和沟通,希望恢复关内关外的通车通邮,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

对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国民政府是非常积极的,但是恢复关内外的通车通邮,国民政府其实并不乐意。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眼下整个长城以北已经被划入了伪满洲国的领土,长城以南的冀东22县则是被迫自治,国民政府根本没办法管理这些地方。

一旦恢复通车通邮,日军就可以通过各种看似正常的途径把控平津地区的经济命脉,甚至于可以彻底的将国民政府排挤出华北地区。

所以,国民政府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

但是日本人却不乐意,在签定塘沽停战协定的前后,关东军的参谋们就看出了国民政府的底牌!

在南京政府推行的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基本国策下,围剿红军是国民政府的主要决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会有精力和日本进行扳手腕的。

再加上长城抗战国军损失惨重,差点将北平和天津这样的战略型城市丢了,所以日军方面认为中国政府在士气上和心态上已经惧怕了日本。

所以关东军司令部的参谋们认为,凡对中国进行各项交涉,只要以高压手段,强硬的态度,日本总会如愿以偿。

于是乎,在七月初,日本方面就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关于与华北通车、关内通邮问题,面对日本的强势逼迫,国民政府表现的令人失望,根本没有拒绝的勇气,双方随即就此事进行谈判。

消息传来,国内民愤四起,南京、上海等地游行不断,整个中国政局动荡!

而此时,日军方面则是加紧了对东北地区抗日部队的围剿!

关东军和日本军部都认为,目前蒋政府有两个敌人,一个是江西的苏维埃政权,一个是日本。

蒋于1932年春再次复职时所确定的先安内而后攘外之政策现时正在推行,其先安内就是消灭苏维埃政权统一中国南北地方势力,而后攘外,就是利用西方国家的力量,驱逐日本出中国。

他们还认为,日本与国民政府在**问题上可以取得一致,而与国民政府在反抗日本侵略这个大问题上,则无法一致,所以他们认为日本和蒋政府必然是有一战的。

既如此,趁着国民政府忙于围剿红军的时候,关东军上下觉得有必要将东北境内的反抗势力一网打尽,也好集中全力推行其对国民政府以及苏联方面的备战政策。

面对关东军疯狂的进攻,东北境内的抗日之力损失惨重!

然而正当义勇军、土匪绺子以及抗联等部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时候,突然从关东军司令部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武藤信义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