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2/2)

故而皇后本意再看两年,因着贵妃这事儿便不肯再拖,这就将胡氏宣进宫里,准备若看好了两家的婚事,便早早请陛下的圣旨,不能叫贵妃钻了空子。

只是黛玉与谢翎虽同在宫中,但未曾见过。皇后既拿黛玉当女儿看,自然是规矩不如人情,还是想日后黛玉得一个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夫君才好。

于是便想着胡氏先说说谢翎的好处,日后有机会让两个孩子在年节场合下彼此见一见,正是两全其美。

谁知这第一步打算,就叫胡氏给她砸了场子。

胡氏倒是说了谢翎之事,可说的是些什么?不说他得圣人看重,不说他为人稳重,不说他孝顺知礼也罢了,哪怕你说说谢家的家世富贵也好啊,结果胡氏却是说起了谢翎的哑巴历史,且说的没完没了。

黛玉这样玲珑剔透的孩子,能看上不说话的人?

况且谢皇后也为侄子叫屈:谢翎也不是有言语障碍,不过是寡言些罢了。正事问着他,他也能说的条理分明。

唯有胡氏觉得儿子格外沉默,无非是胡氏本人说话就没有重点,说起来就跑偏的刹不住车,谢翎回答也无从答起,所以才对母亲格外敷衍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一律按照“嗯”来回答。

偏胡氏就把这事儿拿出来说。

谢皇后险些没叫胡氏气倒。

但瞧着胡氏天真烂漫的样子,谢皇后也无从责怪起,只能安慰自己:这位弟媳妇虽然话多了些,但人却是极好的,横竖府上有母亲做主,胡氏不添乱就罢了,总比那些淘气坏事的强。

黛玉听了胡氏说话也觉有趣,她见得多是精明厉害人,一句话说不得就有好几个意思,甚至好几个陷阱。

远了不说,昨儿贤妃娘娘可不就是这样的人。

黛玉见过的人里,大约也就王熙凤这样多话,然而凤姐儿虽然话多俏皮,但句句也都是有用的,不似胡氏这般,真的是坐了就开始闲聊,都不需要人应和就能自己无缝衔接从一个话题流水转入下一个话题。

于是她也只含笑坐着不语。

倒是商婵婵听得乐不可支,虽说也听父亲讲过谢翎的哑巴历史,但那哪有胡氏亲口说得活灵活现。

更想不到谢翎那样严肃凌厉的人,倒有这样一位亲娘。

胡氏这里虽被皇后嗔了一句,但话匣子仍然关不上,不多时就又绕了回来,继续说起了谢翎的往事。

皇后明白哪怕是自己,也拉不回胡氏这位弟媳妇了,于是当机立断只道:“玉儿,今日花房送了几盆极好的山茶,你与商大姑娘去挑两盆摆着玩吧。”

黛玉与商婵婵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是谢皇后有话与胡氏单独说,于是忙起身告退,跟着雪柳到了外头,各挑了一盆玛瑙山茶回了凤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