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眼色的坏丫头!(1/2)

淳16年,前太子程友斐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却遭到了第一次致命打击。

淳帝膝下七位皇子,一年中夭折三人,导致他郁结于心,一病不起。

史官有记载,淳帝曾于病榻悲泣,不如早享仙福,枉害了幼子性命。

这话就是说怪自己活得太久,挡了有些人的路,导致有实力的兄长,残害了胞弟。

彼时二皇子已去了封地,尚在京都的除了年纪尚幼的皇子,就只有太子了!

这某些人指的是谁,不言而喻。皇子的夭折乃是人为,这点已经被证实了,甚至有蛛丝马迹显示,与太子有关。

当时太子党众,不少人提出谏言,请太子自请去太子位,以求淳帝安心。

但是,这事本就不是太子所为,他如何能认?

并非他不孝,而是他知道,自己一旦认了,不仅与皇位再无缘,甚至会牵连跟随自己的人。

对方也势必不会再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有人都看得清,也知道太子倒台后的处境。

其中自然包括冷,冯,孙三家。

当太子不孝不悌的呼声愈演愈烈,孙家第一个带头,呈上了弹劾。据说孙长悌的父亲孙传骁当时还因为此事与父亲孙廉安大闹了一场。

这就是孙家开启自污的第一件事,不管是孙廉安还是孙传骁,都在孙家的脸面上浓浓抹了两笔黑墨。

紧接着,当时的冷家当家人冷焕,拄着拐棍在太子府怒骂,当着全京都人的面,与太子决裂。

冯家不在官场,没有任何表态。

当时情境下,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

有了孙廉安带头,弹劾太子的奏折纷至沓来,太子程友斐始终不承认,硬生生背了不孝的骂名。

“迫不得已”老皇帝只得掩面洒泪,废了程友斐的太子之位,并将他一家老小拘在太子府内,长达六年。

三家所为,既是自保,也是将计就计。

当年太子亲信的几人,怀疑这一切,都是远在封地的二皇子所为。

二皇子程恭善,与他的兄长程友斐不同,城府极深,而且野心勃勃。

他手下聚集了不少能人异士,又经营了多年,完全有能力谋害几个背景不深的皇子,嫁祸到太子身上。

淳帝已经年逾古稀,时日无多,再不动手,他将再无机会了。

而且,他也是当时除了太子,唯一一个适龄登基的皇子。

所有人,都没有怀疑裘昭仪和她所出的三皇子,除了程奇詹年岁尚幼,才十二三岁,更大的原因,就是裘家背景一般。

这从即便有了皇子,裘昭仪分位仍不高就能看出。

太子被废之后,淳帝立即召回了程恭善,并于第二年春天,将其立为太子。

这更加坐实了众人的想法,因此明里暗里开始制衡他的势力。

程恭善被立为太子后,淳帝却又奇迹般好了起来,甚至又添了一位皇子。

五年后,程恭善开始坐不住了!

若说之前他是渔翁得利,白捡了一个太子位,此时羽翼更丰,更加不会轻易放手。

他开始了对前太子疯狂迫害,逼得他不得不动用秘密势力与之抗衡。

冯家那个时候才真正显露人前,替废太子挡了一波子弹,同时埋下了家破人亡的祸端。

如今看来,这是他们败得最惨烈的一次反击。

程友斐之死,已成定居!

就在此时,废太子之事再度上演。宫中最年幼的皇子,无端身亡。

程恭善初窥端倪,连夜去了一趟废太子府,没人知道他们兄弟俩聊了些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