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青云榜(求订阅)(2/2)

赵岩端坐于上方,环顾四周,然后说道:“诸位,今年科举的主考官,朕选的是百姓。而这三十六位老者,便是我大周百姓的代表,各位可从任何角度询问他们的想法,以此为基准,拟定试题。”

“也许,诸位觉得朕这样是不是有些儿戏,朕要说的是,朕从来都没有如此认真。能让百姓悦者,方为好官,而科举的最大用处便是挑选官员,若我们不能听民声而行,又如何能挑选出百姓们喜欢的官员呢!”

“朕并不反对将儒家经典与诗词歌赋当作选拔官员的标准,但作为一名官员,这些只是基础知识,他除了能做这些事情外,更多的还要知道民间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若只会做文章而不会做官,那朕要其何用?”赵岩放大了声音说道。

能让百姓悦者,方为好官。

只会作文不会做官,要其何用!

这两句话必将很快地就传遍长郸城,甚至整个大周。

随即,赵岩又看向蔡攸和上官不悦。

“蔡攸,上官不悦,朕这一次给你们留下足够的行使权和发挥空间。朕不管你们用何方法与这三十六位老者沟通,不管你们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考题,朕只关心,你们能不能挑选出我大周真正的栋梁之才。”

“无论有任何问题和难处,你们都可以随时上报,朕尽可能地满足你们的需求。但若你们挑选出来的士子在殿试中表现平平无奇,那朕对对你们必然进行重罚!”

“臣遵旨!”蔡攸和上官不悦同时拱手说道,他们能够听出,赵岩对此次科举尤为重视,并且将科举也已经列入大周变法维新的进程之中了。

说罢,赵岩便摆驾离开了。

……

不到半日,大周选用三十六名年逾花甲百姓作为主考官的事情便传遍了整个长郸城。

参加科举的士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发愣,因为他们实在猜不出今年的考题会侧重于哪个方向。

众书生在一起讨论了许久,也都没有任何确定的方向。

与此同时,科举考试的日期也定下来了。

帖经、墨义、诗赋、策论四科的考试日期分别为二月二十日,二月二十三日,二月二十五日,二月二十八日。

而殿试时间则为三月十五日,然后三月十六日读卷,三月十七日为放榜日。

日期确定后,广大书生士子们便有了紧迫感,一些游走于勾栏瓦肆的举子们开始看书了,一些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画的读书人也安静下来,甚至坐在客栈不出了。

科举,可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只要能够榜上有名,功名、财富、女人之类的,全都能很快得到。

举子们也想开了,继续研究科举试题的方向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多看几本经典书籍,扩充一下自我的词汇量。

故而,众举子不再讨论试题方向,而都开始暗暗努力了。

举子们忙碌起来了,但那些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却很清闲,按照三年一次的惯例,这一届的青云榜又出炉了。

所谓青云榜,便是预测谁能高中进士的排名,不过青云榜只列前十名,这前十名都是最有可能夺得状元头衔呢!

这一次,青云榜发布的地方,乃是万宝楼。

此排名乃是许多书生根据这届参加科举的考生目前展现出的才艺,而制定出来的排名,在民间极具有信服力,并且每三年的状元、榜眼、探花,都至少有一人才此榜单之中。

这种预测率,已经算得上是相当高了。

正月十三日,黄昏时分。

万宝楼里挤满了人群,外面的街道上,还有左右的茶馆里也都坐满了人。

大家都在等待,等待着青云榜出炉。

青云榜,对名列榜单之内的人乃是一种认可,而对名单之外的人则是一种鞭策,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而此刻,万宝楼主人万洪的脸上几乎是乐开了花。

因为青云榜,万宝楼的生意红火程度比年关前暴涨了数倍,并且由他宣布名单,更是证明了万宝楼就是长郸第一楼的地位。

片刻后,万洪拿着一张张纸条,来到了万宝楼一楼大厅最中央。

在他站在那里的一瞬间,周围便很快安静了下来。

万洪环顾四周,然后高声道:“接下来,由我向大家宣布此届科举考试青云榜的前十名名单。”

唰!唰!唰!

万洪打开折叠的纸条,然后高声道:“青云榜第十名,泉州唐不易。”

“唐公子出生于书香世家,三年前便被誉为泉州第一才子,其文风雅致,尤擅长策论……”

万洪念完名字之后,又说了一下生平事迹以及个人的代表作。以便不熟知他们的人能够迅速了解。

“第九名,云州任长悦。

……

“第六名,楚州刘景明。”

……

“第四名,庐州西门楚德。”

“第三名,长郸城上官云吞。”

一听到上官云吞竟然被排到了第三名,很多书生都忍不住议论起来,并对前两名充满了期待。

“在我眼里,上官云吞乃是最有可能成为状元的,他竟然被排在了第三名,我实在不知我大周还有人比他好的啊!”

“唉,今年还是没有我啊,我也有高中状元之姿,为何没有人选我呢?”

“今年估计又是陪跑的一年,我还是回家多看几页书吧!”

……

“第二名,杭州吴文远。”万洪继续念道。

一些书生们听到吴文远三个字后,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一抹恍然的表情,显然觉得此人作为青云榜第二名也算得上实至名归。

吴文远,年少成名,八岁便可七步成诗,颇有才名,他的很多文章在长郸的书摊上都卖得非常好,乃是有名的才学之士,和上官云吞几乎不相上下。

有人曾形容过二人:北上官,南文远。

吴文元在杭州地界,不管是吃饭住宿还是逛青楼瓦子,从来都不用付钱。

因为他的才气和带来的名人效应,就足以让店家掌柜心甘情愿为他买单了。

接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望着万洪。

能够力压上官云吞和吴文远,这样的绝世才子,众人都没有听说过。而按照常理来讲,此人若要比上官云吞和吴文远还要厉害,没有可能籍籍无名,让大家都猜不出来啊!

而这时,万洪慢慢打开了折住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