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陪聊涨价了(2/2)

萧敬业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喃喃道:“此文章虽然部分言论有些偏颇,但应该甚和陛下胃口,大周若全面改革,十分需要这样的文章啊!“

他哪里知道,没有赵岩,根本就不可能诞生出这篇文章。

“丢人!丢人!丢人!”

萧敬业又连说了三个“丢人”,然后疾步朝着中书省衙口赶去。

他认为丢人的是,一个风尘女子能写出这样的治世文章,但中书省的那群官员们却整天只知卖弄文采,盼着升官发财。

中书省内。

一群文官们一边喝茶闲聊,一边整理着册文﹑覆奏﹑考帐等日常资料。

还有人不时摇头晃脑,吟出两句花间之词,引得其他人一阵欢笑。

这就是大周文官的日常,轻松惬意,舒适无比。

当众人见到萧敬业黑着脸,怒气冲冲地走进来时,所有官员都低着脑袋,假装忙碌起来。

他们对这位文相尤为畏惧。

半个月前,由于一位文官将一叠册文弄错了章印,萧敬业举起一把椅子,将那位官员打得一周都没有从床上爬下来。

文官打架,这也算是大周的风俗。

武官不能动文官半分,不然将被处于重刑。

而文官打文官,那是时有发生。

在萧敬业上任前,副相与文相大打出手,尚书与侍郎吵到骂起了祖宗十八代,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啪!”

萧敬业将《策问八道》重重拍在了桌子上,然后朝着一旁的掌案说道:“将此文章撰写百份,分发到在座的每个人手中,让他们好好读一读,并于今日写出一篇至少五千字的策论文章,若写不完,今晚就住在这里!”

说罢,萧敬业佛袖而去。

大周官员,脸皮大多都很厚,因为他们熟读圣贤书,可以用各种理论典故来为自己找借口。

但是当别人用知识打败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脸皮就变薄了。

比如《策问八道》流传出后,也只有萧敬业看到后联想到的是大周文官们实在太烂了,写文章竟然还不如一个风尘女子。

至于赵岩,自然也看到了《策问八道》这篇文章。

他对关雎儿更加好奇,这种文章没有十余年的积累根本很难写出来,但不到二十岁的关雎儿却在赵岩片段化的言论下写出了此等文章。

其家庭背景,定然不俗。

赵岩决定,晚上再去会一会那位关雎儿姑娘,顺便了解一下她的背景。

此刻,在听雨轩中。

关雎儿蜷缩着身子坐在床上发呆,脑海里闪现的全都是昨晚与赵岩聊天的画面。

一万两白银,不是扈大娘定的,而是关雎儿的意思。

她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淘汰更多的追求者,让自己有更多机会与赵岩见面。

关雎儿伸手拿过放在一旁的一个画轴,然后徐徐展开,画轴之中,正是赵岩身穿绛纱袍、头戴通天冠,坐在龙椅上的画像。

而这幅画像,至少也画了有半年之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