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九章(2/3)

“不必如此。”

林隐素显然早有考量。

她道:“强行为之,当然不好。但大小姐本有真才实学,何畏之有?我们只需要推波助澜,为之保驾护航即可。

“况且,人各有想法、各有心思,文人更有互轻之心,要让人人喜欢、人人认同,本就是极难之事。老爷可有想过,这世上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式,能让一个人的才华与名声,成为公认的?”

谢老爷苦思冥想,却并未领会。

林隐素揭晓答案:“——不必人人承认,只需有权威承认即可。”

“——!”

谢老爷眼神一动,恍然大悟。

林隐素神情微定,终于揭开她此行的来意:“老爷应当也听说过,甄奕这个人的名字?”

谢老爷身躯一震,竟下意识地正襟危坐,道:“甄老之名,如雷贯耳,望麟自然听过。”

甄奕,乃是如今梁城……不,放眼整个方国,也是赫赫有名的学者。

他不但著作等身,且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一度官至礼部尚书,又不留恋权势,急流勇退而辞官,改以教书育人为业,连先帝都对他称赞有加,在现今读书人中有极高的声望,甚至被称为“活着的圣贤”。

倒不如说,林隐素这个长居后院教导女眷的妇德先生,在这个时候会提及甄奕之名,反而更让谢老爷吃惊。

林隐素见谢老爷知道,便不费口舌多说,只道:“我父亲仙逝之前,乃太学五经博士,一生育人,桃李满天下。

“甄奕当年在太学读书时,曾是我父亲的得意门生,师徒二人感情甚好。那时,他常来我家拜访,也愿称我一句‘小师妹’。

“前几年,他告老还乡之后,仍不太闲得下来,故受昔日友人之邀,赴白原书院任教。这既是他本人有意传道受业,亦是打发闲暇时光。

“他妻子颇善棋术,亦是梁城中有名的贤妇。

“不如让大小姐借想学棋术之名,同拜他们夫妻二人为师。如此一来,既顺理成章有名师弟子之名声,又可以此为名目,让大小姐每年赴白原书院学习九个月。

“大小姐身为女子,虽难以与同龄男子同室学习,但身为先生弟子,势必可以广览书院之藏书,亦有机会向诸多名师求教。若是时机合适……我想允许她隔墙旁听,也未必完全没有可能。

“甄奕其人,一向敬重老身之父。老身丧父丧夫之时,他也曾顾念早年我父亲的恩情,多次让他夫人私下接济于我。

“我想,若是我以昔日小师妹之名义,斗胆向他引荐大小姐,他应当会考虑一二。

“接下来,以大小姐之天赋,甄师兄他见了,想来会愿意收下这个女弟子。”

*

得到谢老爷的首肯后,次日,林隐素当即一封书信送去白原书院。

没多久,回信送到,林隐素便专程领着谢小姐,去见了多年未见的甄师兄夫妇。

谢小姐再回家时,便已成了名士甄奕的亲传弟子。

此事,甚至惊动了谢家本家。

甄奕一度官至礼部尚书,绝对属高官之列。

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宽厚风趣、平易近人,极少与人结仇,身居高位,却并不执着于功名利禄,连先帝都曾赞他“浮云不系一仙翁”。

前年他并未贪恋权势,反而主动辞官退隐,十分符合当下文人傲骨不折的价值观,于是显著增加了他的声望。

如今,甄奕正被奉为文人之表率,受一众学子称颂,以至于一大批人都以入白原书院读书为荣,风头正劲。

这样的甄奕,竟忽然收了一个八岁女童作弟子,任谁都会觉得惊异。

谢老爷如今腰也挺了,背也直了,见谁都满面春风。

别人恭喜他,他表面上说着没有没有对小女是过誉了,可眼里的兴奋却压抑不住。

不过,当谢府一片喜气洋洋,人人都在恭贺谢老爷、谢小姐的时候,主角谢知秋本人,倒是一声不吭地溜去后面的厢房,敲开了林先生的门。

相比较于外界庆贺的热闹,林先生本该是最大的功臣,可她本人却未露面,反倒一个人留在屋中喝茶,倒显得十分素净寂寥。

谢知秋一句话没说,只是站在门口,默默向先生行了一礼。

屋内一缕淡烟升起,林隐素放下茶盏,冷目瞥她,问:“外面人人都在为你庆祝,你反而跑到我这老太婆这里做什么?”

谢知秋并未被林先生尖利的眼神吓退,反道:“我来向先生道谢。”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知道是林先生说服我父亲的。”

林隐素垂下眼睫,不以为意:“随口讲几句话罢了,我也没做什么。”

谢知秋睁着一双幽黑的乌眸,仍望着她。

林隐素淡淡一瞥,问:“怎么,还有事?”

谢知秋说:“我听说,先生之所以能在甄大人那里说上话,是因为甄大人早年是先生父亲的学生,林先生可以与甄大人师兄妹相称。既然如此……先生为何不自己教我?”

林隐素听了她这番话,移开目光,呷了口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