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孝子辛稹!(2/2)

辛稹观察到了这种变化,心中倒是有了一些安慰——至少帮着解决了归正人身份的问题了。

吕汝礼见到此情景,知道此地已经不宜久留,便悄悄离去了。

范中奎则是请辛弃疾以及赵仲炎重新入席,聊起了这首青玉案,也聊起了辛稹的问题,当然,这主要是赵仲炎比较关心。

辛弃疾虽然脾气是北人的脾气,有时候显得刚硬固执,但不代表他做人处事不行,相反,他实际上是一个很善于洞察人心的人。

其实这是一句废话,任何一个能够在诗词、文学上能够取得成就的人,都是能够洞察各种情绪的人,有些人显得有些笨拙,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洞察罢了。

辛弃疾当过军中掌书记,实际上是一个管理人的职位,怎么可能不懂人心,祖父辛赞更是从小便将他培养得足够好,想要成为一个抗金名将,只会打仗是不行的。

所以辛弃疾很敏锐地察觉到了赵仲炎对于辛稹的关心,宴会结束之后,父子俩回到家里,辛弃疾问起了此事。

辛稹道:“赵老先生有意想要收我为徒。”

“果真?”

辛弃疾闻言大喜。

辛稹心下暗道糟糕,赶紧道:“爹您估计也会很快调岗的,咱们不可能在这里留太久的,拜师恐怕不方便的。”

辛弃疾却是毫不在意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为父当年也被你曾祖送去亳州樱宁居士刘瞻刘岩老老师门下学习多年,为了求学,也是与祖父分离多年的,这丝毫不碍事的。

而且赵仲炎老先生是皇家族老,拜他为师,对你有诸多好处的,作为他的学生,你天生便与皇家亲近,以后等你走上仕途,陛下都得对你高看两眼。”

辛弃疾说到这里,也跟着盘算起来。

“这般的确是很好的,这几日我找个时间,带着你去赵老先生家里拜访去,老先生虽然有意,但咱们得主动啊,嗯……明天早上我准备一些拜师的礼品,咱们便去拜师去,你可得好好地表现,知道么?”

辛稹愁眉苦脸道:“爹,还是不要了吧,我在学堂里学习也很认真的,没有必要再去拜师了吧?”

辛弃疾一瞪眼道:“这怎么能够一样!学堂里的老师教你启蒙,但这种是真正的拜师,可是身家性命所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全然是不一样的。

等你拜了师,你便要像伺候为父这般伺候你的老师,可不能有不恭敬的心思,知道吗?”

辛稹顿时蔫头蔫脑起来,有气无力道:“是,我知道了,天地君亲师嘛,爹您说了很多次了。”

辛弃疾笑道:“你也不用这般模样,赵老先生是个好人,他不会苛待你的,有他教导你,为父便放心了,为父走仕途,不太能够照顾你,生怕你走差踏错,有赵老先生教导,我就不用担心你的未来了。”

辛弃疾忽而想起来一事,赶紧问道:“这青玉案是怎么回事?你什么时候会作词了?“

辛稹笑道:“天天见爹您舞文弄墨的,看着也学会了,也没有什么难的。”

辛弃疾呦的一声道:“作诗词哪里有那么简单,你爹我当年也是跟着刘先生学了许久,才博得一些薄名,你都没有学过,就能够做出这等词?”

辛稹一笑:“触景生情,看到了这些景色,这些词句便从心里流出来了,也不知道是怎么作出来的。”

辛弃疾不由得讶然与儿子的天才,不过辛稹从开窍之后,便变得十分聪明机敏,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归结于天授了,便不再纠缠此事了,毕竟也算是好事嘛。

第二天早上,辛稹早早便醒来了,毕竟天天这般早起,也形成了习惯了。

辛弃疾见他起来,笑道:“你在家里做点吃的,为父去准备一些拜师的礼物,一会便回来了。”

辛弃疾说完便出门了,太阳升起的时候回来,提着一些绑着红布的礼物,见辛稹好奇,便解释道:“便是一些常规束脩,赵老先生不缺钱,但该有的礼节咱得有。”

礼多人不怪,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