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99章 人才竞争(2/4)

    朱慈烺的意思就是趁着扶持李?为朝鲜世子的机会,将朝鲜国的铁匠强行征调到南京来替大明打造火器。

    朝鲜怎么着也有几千铁匠。

    崇祯听了却只是呵呵一笑。

    朱慈烺还以为崇祯瞧不上,便又接着分析说:“父皇,朝鲜国虽小,但是根据万历年间的鱼鳞图册记载,有口六百万,如果算上逃奴及隐匿人口,少说上千万,再加上造船业以及冶铁业又是朝鲜国的主要产业,是以其国内的铁匠数量不会少于一万人,就算打对折,也至少有五六千铁匠,绝不可小觑。”

    “格局小了。”崇祯笑了笑,又道,“烺儿你只想要铁匠,格局小了。”

    “格局小了?”朱慈烺不由得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失声说道,“父皇,你该不会打算将朝鲜国的五百万口都搬来大明吧?”

    “为什么不?”崇祯表情慢慢变严肃。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还是那句话,崇祯是真的不喜欢杀戮政策。

    尤其是同根同种的东亚人就更不可能搞残酷的种族灭绝。

    要想实现崇祯的十亿人口宏伟计划,除了大量生育之外,同化东亚各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口增长手段,其中又以朝鲜族优先。

    崇祯早就盯上了朝鲜的这五百万人口。

    即便是按照4%的出生率以及1亿的总人口计算,大明一年的新生儿也才400万,再去除各种死亡人口,每年增长的人口撑死了也就200万。

    这也就是说,同化了朝鲜的五百万口,能节约差不多三年时间。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彻底的同化,文化及族群的彻底认同。

    “这倒也是。”朱慈烺忽然想起史书上所记载的唐灭高句丽之战,当即说道,“昔大唐攻灭高句丽国之后,将高句丽国的数百万口迁往中原江淮安置,大唐名将高仙芝之父高舍鸡便是此时迁入大唐。”

    停顿了一下,朱慈烺又问道:“父皇,朝鲜人内迁之后,你打算安置在何处?”

    崇祯不假思索的道:“朝鲜现在的总人口撑死了也不过六百万口,只是山东一省就足可以安置,不过为了尽快实现同化,还是要将朝鲜族人分别安置在山东、河南及湖广诸省,将来剿灭建奴及伪顺之后,还需要迁徙一部分到北直、山西乃至于陕西,总之不宜让太多朝鲜族人聚居于一处。”

    “肯定不能让太多朝鲜族人聚居一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