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83章 滔天巨浪(3/3)

    张慎言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以自古以来我儒家先贤在强调君权天授的同时,也会同时强调民意即天意,按照此学说,至少民意是完全有资格颁行一部约束皇权的法典,黄阁老以为然否?”

    “这……”黄道周一时无言以对。

    这怎么反驳?总不能说孟子说的不对吧?

    孟子说的要是不对,那整个儒家学说都要地动山摇。

    可是站在儒家学说的框架内,根本反驳不了张慎言的这番言论。

    但是黄道周也没有轻易认输,沉吟片刻之后又说道:“张阁老此话乃是对圣上格言的曲解,孟子所言民意并非真就是士民百姓的主张或者意见,这只是一种代指或者说泛指,其意图也只是为了警醒君王不可苛待士民。”

    张慎言道:“你这就是白马非马的诡辩了。”

    当下两人唇枪舌剑,在崇祯面前展开辩论。

    稍顷之后路振飞和孟兆祥也相继加入战团。

    然而即便是三打一,居然也是驳不倒黄道周。

    晚明理学宗师的头衔还真是不虚,黄道周还是有点东西。

    【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因为有读者已经看出来作者君对儒家的理解很肤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作者君是理工狗,对儒家就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

    最终还是崇祯强行打断:“几位阁老不必争了,这样争论下去就算是争论个三天三夜只怕也是难以争出一个结果来,不如这样,就在皇明时报以及翰林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同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全天下的士民都参与讨论,看是支持的人还是反对的人多,如果最终是支持的士民占据绝大多数,再讨论颁行这部法典也是不迟。”

    “臣附议。”路振飞虽然恨不得立刻代表天下士民支持,但还是耐着性子附议,张慎言还有孟兆祥很快也跟着附议。

    黄道周对此也没有异议。

    “老臣亦附议。”

    ……

    次日上午,两篇文章同时刊载在皇明时报以及翰林日报的头版头条,顷刻之间就在江南八府一州的舆论场上惊起一场滔天巨浪。

    皇明时报文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君王德行有亏时,士民有权力对其进行约束甚至于废黜!

    翰林日报文章:君权天授,君王乃是天子,神圣不可亵渎,是故世间没有任何人以及组织有权力约束又或者废黜君王。

    针对报纸上的这两篇文章,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再次展开。

    而且这次的辩论规模更大,还要超过之前的理学心学之辩。

    不过有些出乎崇祯的预料,这次支持限制君权的是少数派,而拥护君权神圣不可亵渎的却是绝对的多数派,崇祯明显有些低估了保皇派的数量及能量。

    不过崇祯对此却也不着急,因为立宪本身就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不过吊诡的是,西方的国王都是被动立宪,然而崇祯却是主动立宪。

    【今天依然只有一更,抱歉,还是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