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79章 多尔衮的坚持(3/4)

    第二阶段,才是将剩下的百多万户迁往京畿。

    所以第一道诏令颁行后,除了那些坐拥大量耕地的地主缙绅之外,名下耕地不多的地主缙绅甚至还对清廷感恩戴德,以张缙彦为首的河北缙绅甚至于还弄了一封万言书,公然要给多尔衮上帝号,将皇父摄政王改为皇帝。

    坐拥万顷良田的大地主大缙绅当然不高兴。

    但是没用,刀把子握在建奴手里,你能怎样?

    相比地主缙绅,北方百姓的感激就更加朴实。

    抬旗并免税的汉民百姓争相给多尔衮立生祠。

    然后逃亡到南方的现象也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故土难离,如果能活得下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如此一来,建奴治下数省的治安形势得到极大好转。

    半个月后,清廷紧接着又颁行了第二道诏令——迁徙。

    而且多尔衮还留了一个心眼,没有直接说要把迁徙到京畿的汉民百姓分给满人做包衣奴才,而只是说京畿空虚,需要迁徙北方数省百姓充实京畿,而且还骗百姓说,只要到了京畿就能每丁给耕地五十亩。

    因为有了抬旗分地的五十万户的范例在前,而且清廷还下发了搬家口粮,所以北方数省剩下的一百多万户汉民便很高兴的踏上了迁徙京畿的旅途。

    到了这会,北方数省的地主缙绅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劲。

    经历多年战乱之后,北方数省原本就只剩下150多万户。

    现在50万户已经划入八旗汉军,成了旗人,剩下100多万户又被清廷强行迁往京畿安置,这样一来,就再没有佃农给地主缙绅种地了,就再没人给地主缙绅盘剥,今后他们吃谁去?今后就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种地,这怎么行?

    此诏一下,建奴治下数省顿时之间激起轩然大波,朝中之汉臣议论纷纷,地方上的缙绅更是痛心疾首,如丧考妣。

    对于这些地主缙绅来说,真的是好日子到头了啊。

    于是以张缙彦为首的缙绅代表又上了一道万言书,声称这一举措会动摇大清国本,让多尔衮无论如何也要收回成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