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10章 第一台蒸汽机(3/4)

    高起潜也是眼热不已,心说圣上对这些匠户可真慷慨哪,一掏就是万两。

    崇祯又对方以智说道:“密之,这台验证机已经充分证明蒸汽机的可行性,所以再接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将这台验证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

    稍稍一顿,崇祯又道:“真正的蒸汽机就不能够如此简陋。”

    “无论是锅炉、汽缸、飞轮或者传动轴等等,都必须是铁。”

    “都必须是铁?”方以智皱眉道,“圣上,这怕是很难办到。”

    宋应星也说道:“圣上,锅炉用失蜡法还是可以浇铸出来的,但汽缸不行,汽缸的内部工整要求属实太高,即便是用失蜡法浇涛也是做不到足够的平整,臣等尝试过,用失蜡法浇铸出来的汽缸和活塞会卡住,动不了。”

    这时候一个老铁匠说道:“也不是办不到,先用熟铁浇铸出一个大概轮廓,然后慢慢打磨,只要时间足够,打磨成镜子也是不成问题。”

    “就慢慢打磨。”崇祯道,“时间不是问题。”

    蒸汽机这种事,急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来。

    何况有了现成的技术路线,第二台蒸汽机再慢也不会比第一台蒸汽机更慢,从零到一的突破总是最困难的,从一到二的改进就容易得多。

    “成。”方以智点了点头又问道,“圣上,做多大的?”

    崇祯想了想说:“做一台房子那么大蒸汽机,至少得有一丈高。”

    第二台蒸汽机,崇祯就不打算重复做验证机,而是准备直接用于提供动力,到时候先把锻床和钻床做出来,铳管加工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一旦燧发枪的产能提上来,就可以对建奴形成碾压。

    至于现在,大明兵工厂由于坚持标准化制作,燧发枪产能甚至还不如建奴,大明兵工厂一年也就能生产一万支燧发枪,建奴却能有一万五千支,因为建奴不用标准化,所以加工铳管的速度更快,而且建奴没有配刺刀,成本更低。

    当然,总的产能其实也没差多少,因为除了大明兵工厂之外,还有户部兵工厂以及十几家小型兵工厂,一年也能生产五千支。

    除此之外,车床、铣床、磨床以及刨床等机床也要开始设计。

    等这些机床都研制出来,大明朝也就真正的进入到工业文明,到那个时候,建奴等蛮族或者游牧民族,就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唱歌跳舞吧。

    到那时候,就该是大明与西方国家争夺海权的时代。

    就在崇祯畅想未来之时,工场头顶忽然掠过一团巨大的阴影。

    “又来了。”方以智摇摇头说道,“圣上你看,这是郑大木刚做的飞车。”

    后面的王承恩便非常及时的将望远镜递过来,崇祯刷的拉开望远镜并对准清凉山上空的那团巨大阴影,真在上面看到了郑森。

    郑森真听取了他的建议,将热汽球做成了飞艇形状。

    吊篮上的推进装置也从鼓风箱变成了螺旋浆,就不知道用的什么材质。

    从效果看,显然要比之前的热气球好了许多,即便是遇到大风也不会一下被刮跑,顶多就是偏离航向。

    不过崇祯觉得这玩意没什么大用。

    其中原因也非常简单,载荷太小。

    总共就那么点儿载荷,带的燃料多了就带不了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