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57章 倾举国之兵(3/4)

    “好!”黄得功一招手说道,“你过来。”

    黄得功附着杨破奴的耳畔低语了几句。

    杨破奴当即作揖道:“标下领命!”

    随即转身快步离开。

    ……

    事实上,这真是多尔衮的诱敌之计。

    为了引诱明军出击,多尔衮甚至调开了镶黄旗的旗丁。

    当然了,如果明军真出来就会发现,推着鸡公车以及独轮车的包衣奴才,其实并非真正的包衣奴才,而是镶黄旗的旗丁假扮的。

    看到明军不为所动,多尔衮叹息道:“可惜了,明军不肯出来。”

    “主子,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洪承畴宽慰多尔衮道,“明军自从松山大战之后就彻底丧失了野战的勇气,至今尚未恢复,但也正是因为明军缺乏野战的勇气,我大清兵才得以集中兵力包围徐州城,否则一旦山东、夏镇、邳州乃至淮安府的明军北上,北直甚至于北京都会面临巨大的威胁,那时就麻烦了。”

    “所以,最好还是先行铲除掉夏镇的明军,留着这一路明军终归是威胁。”

    多尔衮皱着眉头说:“而且不拿下夏镇,运河就没办法打通,水师的漕船就只能走到台庄闸,接下来就只靠鸡公车和独轮车来输送,这次有随军包衣在没有什么问题,但下次运粮的时候就没有随军包衣,到时就得多跑一趟。”

    这次南下,多尔衮还带了十五万包衣过来。

    这十五万包衣是专门来徐州、归德府种地的。

    为了打赢徐州大战,多尔衮也真是豁出去了,不仅把清廷几乎所有的兵力都调来了徐州战场,就连二十多万包衣也几乎全部调到了徐州。

    这真是倾举国之力,就是要与明朝决一生死。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建奴的国力其实真的很孱弱。

    从老奴举兵到现在,已经五十年过去了,但是建奴在遇到决定性的大战时,还是必须倾举国之兵才有赢的机会。

    萨尔浒大战是这样。

    松锦大战也是如此。

    山海关大战还是如此。

    到了徐州大战还是一样。

    也就是八旗兵的战斗力、或者说骑射有足够强悍,要不然就建奴这么孱弱的国力,早不知道被大明朝荡平多少回了。

    “主子,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宁完我道:“山东、夏镇、邳州还有淮安府的明军都没有胆子北上的,多少年了,明军是个什么怂样,可谓世人皆知。至于让奴才们多跑腿,那都是应该的,为了我大清朝,多跑几里地算什么,跑死了也情愿。”

    “就你会说话。”多尔衮笑了笑,把目光转向道侧。

    只见道路两侧都是一块块的耕地,去年明显耕种过,但现在还荒着。

    “主子你快看,这里的田已经复耕过了。”范文程道,“这样的话收成就有保障了,要不然今年的口粮真的就会很吃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