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15章 直接拿下南京(3/4)

    既便是最保守估计,拔营离开的建奴也有小十万人。

    “可惜。”站在崇祯身边的朱慈炯忽然轻叹了一口气。

    崇祯心下也说了一声可惜,可惜既便是建奴兵分两路,留在徐州的建奴也绝不是明军能战胜得了的,顶多也就是守城,出城野战基本就是送人头。

    第二天,留在徐州的建奴便再一次分兵,分成了四路。

    四路建奴分别在徐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扎下一座大营。

    让崇祯更遗憾的是,建奴即便再次分兵,并且分成四股,每股的建奴兵力顶多也就三四万人,但是打野战明军仍旧打不过,所以仍只能打打防御战。

    紧接着,数以万计的包衣奴才就开始在明军的第十二重铳台外卖力的挖掘壕沟。

    这些狗奴才挖的封锁沟差不多有两丈深,五丈宽,规格上要比铳台壕沟差很多,但是长度却长得多,把徐州城、云龙山、城外的十二重铳台还有黄河的部分河道都包进去,也正是因为有黄河,建奴挖的这条封锁沟并不完整,没有形成闭环。

    ……

    睢宁县是淮安府西北的一个偏远小县城。

    从睢宁县往北不到一百里就是邳州县城,此时的邳州城内驻扎了足足十镇边军,是黄淮防线上的三大重镇之一,然而睢宁就只有一万乡勇。

    崇祯设计的黄淮防线不搞摊大饼平均分配兵力,而是重兵驻防三大战略支撑点,然后再以乡勇把守各个县城及重要集镇。

    至于外围广大乡村,就只能战略性放弃。

    顶多建奴打过来时,尽可能转移百姓进城。

    负责训练睢宁县乡勇的士子,是宁波生员华夏。

    华夏来睢宁县城时,身上只有崇祯的一道旨意,此外就是可以随时从山阳城的府库支取钱粮的权力。

    有能力或者没能力,放在独当一面的岗位上一试就试出来了。

    华夏无疑是个有能力的士子,到睢宁的第三天就募集到了一百多名乡勇,然后带着乡勇到山阳城将钱粮领回来,再然后前来应募乡勇的壮丁就络绎不绝。

    说白了,这个时候的壮丁只要有口饱饭吃,真能把命卖给你。

    但是华夏并没有良莠不分接收所有应募者,而是对前来应募的壮丁进行了筛选,而且是按照绩效新书进行筛选,只留下乡野老实之人。

    华夏最终募集到一万余乡勇,然后开始按士子营的训练方法开始了整训。

    就是背绩效新书以及走队列,再然后训练器械,同时开始修建铳台工事,反正就是崇祯训练士子营的那一套从头走一遍。

    此外,乡勇的口粮定量也给得足足的。

    除了一天三顿饱饭,每人每月还有三斗工食米。

    得承认,大部分乡勇其实是冲着这三斗米来的。

    士大夫宁可饿死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升斗小民却可以为了得到一斗米养活妻儿,就能把命卖给你,人与人就是这么的不同。

    华夏从邳州城回来,就感觉天气似乎又变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