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7章 恩威并施(3/3)

    “汇聚徐州的二十八镇兵力严重失衡。”

    “有的镇有六七千人,有的镇却不足千人。”

    “这无疑会对黄淮防线的防御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所以重新整编势在必行,大家该不会有意见吧?”

    听到这,兵力多的总兵面露苦涩之色,兵少的总兵却是暗中窃喜。

    崇祯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朕就下旨意了,十二万边军加两万乡勇,十四万人马由二十八镇总兵平分,每镇五千人。”

    听到这,兵多的总兵便暗暗松了口气。

    还算好,五千人的话损失的兵力也不多。

    但是崇祯的下一句立刻让他们变成苦瓜脸。

    崇祯道:“还有就是,今后各镇的军饷将由朕或者钦差负责发放,你们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银子豢养麾下的家丁。”

    二十八镇总兵神情尴尬。

    便是黄得功也有些不自然。

    因为豢养家丁已经成为风气。

    大明的武将没一个不豢养家丁。

    那么豢养家丁的银子从哪里来呢?

    自然只能从其他士兵的饷银中克扣。

    现在崇祯从源头上掐住了饷银,他们这些总兵就确实养不起家丁。

    崇祯又道:“这些家丁都是精锐,就这样放走未免太可惜,万一他们加入了流贼或者建奴那就更麻烦,所以朕决定把他们集中起来单独组建一镇精兵,朕会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武器以及盔甲,还会给他们发双饷。”

    二十七镇总兵尽皆默不做声。

    显然,这些总兵都不怎么情愿。

    但是崇祯根本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

    稍稍一顿,崇祯又道:“时间紧迫,朕也没有时间陪你们耗,赶紧派你们的亲随回各自军营去下通告,各镇所有家丁务必在今天傍晚之前来州衙前待命,胆敢抗命又或者逾时不至者,以叛逆罪,格杀勿论!”

    二十七镇总兵凛然噤声。

    当下胡茂桢等人出了大堂,将外面待命的亲随叫到跟前分说。

    崇祯又转头对徐州卫指使王文明道:“王文明,李成栋那一镇人马就交给你了,你现在就去李成栋营中把他的家丁给朕带过来。”

    “臣领旨。”王文明闻言大喜,兴冲冲的去了。

    等二十七镇总兵分说完回来,崇祯又接着说道:“继续说黄淮防线,由于兵力有限,朕决定集中兵力,重点防御泇河新渠、夏镇新渠以及黄河中间的三角区域,整个防线以徐州州城以及邳州城作为东西两翼的支撑。”

    “夏镇则为整个防线的北部支撑。”

    “这其中又以夏镇的地位最为重要。”

    “因为夏镇处于整个防线的最北端,位置凸出。”

    “建奴一旦沿运着河南下,夏镇便是首当其冲。”

    “所以夏镇是整个黄淮防线的阵眼,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