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1/1)

太保面上的神色带上了几分恳求,抬眸望向沈长安道,“然而……下官上有老下有小,不怕殿下笑话,这么多年,也不曾积累到什么积蓄,除了文字功夫,属实也没有什么其他谋生的本事了。若是真的什么活计都没了,怕是要养不起一家老小了……还望殿下能可怜可怜下官,好歹宽容下官一个闲职来做,哪怕做个知府之中的录事,下官也愿意!”

太保说着说着,语气几乎要哽咽。

面色之上尽是为难与恳求。

沈长安心头微动。

“谁说本宫要罢你的官了?”沈长安挑眉问道。

那太保一愣,面色怔在那里,十分不解地看着她。

“大人且先听本宫说。你虽失于察,但此乃你错其一,你所犯的最大的错是对县令的话过于言听计从,教条刻板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

“你与县令日日相处,他定然也有偶然露出破绽的时候,本宫不信你从未疑心过他。你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官老爷,所以不敢怀疑罢了。”

太保神色一滞,但却没有反驳。

“但你要记得,为官者,首要敬的不是上级,也不是朝廷,而是百姓。”

“你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记着你是百姓所信任的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盲目而辜负了他们的信任,若是行差踏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今日是本宫前来,助你将此事解决,不光救了你,也救了贺阳那些被蒙骗的百姓。”

“可若是本宫未来,又当如何?父皇一纸诏书会要了你的性命,你自当惭愧,以为以命报了朝廷无妨,可你曾想过贺阳城的百姓?若是镇安帮真的壮大,百姓皆被奸人蒙蔽,恨上了朝廷,制造混乱掀兵起义与朝廷作对,东梧朝廷势大,虽会动摇民心却不能伤其根本,最终受苦受累伤亡惨重的还能有谁?”

“一朝起义,青史成书,后世对贺阳县的记载也只会停留在顽固不化不知感恩。贺阳县人民这么多年辛勤的劳作和努力都一朝付诸东流,只会被人记得恶,再无一人会记得它曾经的繁荣,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你信错了人。”

沈长安眸色微冷,回忆起前一世那激烈而悲壮的起义,心头微滞。

太保看着她有些发怔,良久都没有做声,可却有一阵战栗的情感从心头缓缓涌出来,让人不由得眼眶发热。

沈长安神色有几分黯然,轻声道,“我知太保是爱民之人,不忍过多苛责,可此事却不得不说。”

第381章你本可以,却没有。

“因为好多人的人生都没有回头路。”

“最大的遗憾,往往是——”

“你本可以,但你没有。”

“本宫知晓太保是良善之人,若是有朝一日悔不当初,本宫不忍,”沈长安顿了一顿,声音极轻道,“亦不希望你有朝一日,同我一样,后悔自己本可以阻止,却没有做。”

心头有些发木。

自从重生以来,她都力图将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

仿佛是重生带给她的信念一般。

看着这一世的圆满,她方知晓,原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被改变的。

可是,不管这一世再如何圆满……

自己曾经走过的那一世,那些人那些不够圆满的结局却也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不管这一世如何改变,有些人,在那个朝代,仍然是永远地离开了。

在她的那份记忆中,所有人都不曾得到平安,包括她自己。

所以这一世,她太害怕自己稍行差踏错,就会有万劫不复的,同上一世一样的结局。

所以她片刻都不敢放松,生怕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

哪怕变得冷血,变得狠厉,她也一定要护得身边的人周全!

拳头在手中悄然攥紧,沈长安轻轻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番心中的波澜。

太守站在她对面,目光正失神着,显然并没有察觉到她的异样。

沈长安沉默不语,目光平和地望着他。

太保心中触动,脸上的神色也渐渐由慌乱茫然转为坚定。

再度抬眸时,他眼中有些发红,认真地看了一看面前尚未少年的太子殿下,道,“今日得殿下一言,胜下官苦读十年啊!殿下的话,下官听明白了,从今往后,下官定会有自己的判断,对百姓负责,对贺阳负责。”

沈长安欣慰笑开,道,“这样本宫才能放心地将贺阳交给你,贺阳县有大人这样的人坐镇,是百姓的福气。”

沈长安侧头看向一旁的侍卫,道,“传令下去,着太保暂代县令之位,任职文书待回京后上补。”

“是。”

纵是刚表明决心,听到太子的如此安排,太保忍不住仍有些发怔。

竟然不罚他,反而升了他的职位?

太保眼睛不自觉地瞪大,内心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沈长安看着他这样子,忍不住扯唇笑开。

“你也莫高兴得太早,虽是升迁,却也是本宫交给你的考验。今后本宫还会来视察的,若做不好,可是要挨罚的。”沈长安笑道。

“是……下官愿意挨罚!不不不……下官一定把县令这个位置坐好,不让殿下操心,绝不敢再有失!”县令忙不迭地说道。

沈长安笑着点了点头。

“你有这样的心便好,本宫还要早日回宫,就不在贺阳多留了,余下的事情,还希望大人尽量配合兵部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