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群起攻之(2/5)

周日方晟反复考虑过三圆环远景规划,觉得郑南通与自己一样,看出了润泽明清建筑和文化底蕴的巨大商机,打算做大做强旅游蛋糕。

然而这脚刹车却不能不踩。

为什么呢?这项工程太庞大,方晟担心掌控不住。

罗马非一日建成。

江业新城是怎么形成的?先做填空题,从大桥换址开始,小洋葱餐厅和超市陆续开张,改建扩建寺庙,然后商业小区、银行办公大楼相继动工;再做选择题,挑选优质企业落户、正辅办公楼搬迁;最后才亮出“江业新城”的底牌。

循序渐进的做法使得江业居民心理避免遭受冲击,新旧城区有个平稳过渡过程,纵使如此后来还是闹出不少群体、上访事件,幸亏继任的两任领导分别是朱正阳、樊红雨,在安抚和维护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郑南通画了三个圈,对外释放什么信息?内圆环几万户拆迁;中圆环房价飙升;外圆环地价疯涨!

这可是伤筋动骨式的大动作,如贺铮所说十年都未必做得完,那么谁敢保证这届领导班子之后,每任诗委书计、诗长都赞成这个烧钱的工程?

一旦中途搁浅将留下满地狼藉,真要背负一世骂名了。

想到这里方晟轻咳一声,道:“南通同志视野很开阔,布局很宏大;伯林、车丛等同志考虑具体情况也不错。在远景规划问题上,我们一方面不能怕麻烦,按古申长指示具备前瞻性、超前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施和效果,抓好每个环节的落实。我想这样,在诗委层面成立战略规划小组,南通同志兼任组长,段勤同志、伯林同志、车丛同志兼任副组长,分别从战略远景、阶段实施和运作方案三个方向进行调研,原则上每个月要向常伟会做一回汇报,全面推动调研工作的开展。南通同志、各位常伟认为呢?”

“今后要有选择地对部分区域进行试点,”郑南通不依不挠道,“光纸上谈兵不行,还是要通过小范围实践逐步丰富经验,理清关系,为远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