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一百零九章 陈逢:我堂堂汉臣!(2/2)

    话说完,他已回过了神,同时满脸愕然地盯住了发问的陈逢。

    “当然不止这些。”陈逢摇摇头,肃容道:“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他们从来不对玄德公的势力增长加以限制,就算是威胁到了他们,他们居然也只是采取刺客手段。”

    “再比如说,我这么一个跟玄德公关系较好的人跟了大公子,他们居然没有进行打压,甚至还表现出了一副很是无所谓的模样……这正常吗?”

    “还比如说,曹操使者可以大摇大摆地从襄阳前来江夏……嗯,就这一点而言,你应该是知道的,那时曹操送了我鲸鲵肉。”

    “这也不正常吧?”

    陈逢笑着问道:“你想想,一个敌对势力,居然能轻而易举地穿越另一方势力的腹心,同时还表现出了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要知道,就算是我派遣使者,那也是要想办法买好雷绪、刘馥等人的。”

    “他们怎么就这么轻松?”

    “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已经买通了某些力量……比如,荆州最有力量的蔡冒、蒯越等人。”

    “大概也就只有这样,镇南将军才会在曹操使者过后,方才得知消息了……就连大公子,都比镇南将军得知消息要早。”

    说到最后,他不由深深感慨起来。

    潘濬目瞪口呆。

    甚至于有那么一刻,他忽然开始怀疑,自己脖子上面长着的并不是脑袋。

    或许,就只是一块石头。

    否则的话,为什么陈逢所看到的这些疑点,在他看来都觉得很正常?

    但问题在于,当他细细琢磨的时候,却又发现陈逢这番话真的很有道理。

    甚至于他还想到了更多类似的疑点,只是由于之前没有结合刘琮的投降,所以才都觉得正常。

    ‘这便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想了一会儿之后,潘濬看着陈逢时,忽然就想到了刘邦对于张良的评价。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堪称恐怖的评价一旦放在陈逢的身上后,居然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思索间,他又古怪地看了一眼陈逢,忽然大叹道:“我不如子吉多矣……”

    “行了,如不如的以后再说,你且说如今有什么计划吧。”

    陈逢摆摆手,满脸不在意的又加了一句道:“我的意思是说,你是要走,还是要留在竟陵?”

    “当然是留下来!”

    潘濬想也没想就给出了答桉。

    因为聪明人都知道,只有跟着更聪明的人,才能混得好、吃得开。

    比如被张良、萧何折服以后跟随刘邦的那些人,他们哪一个不是活的波澜壮阔,名垂青史?

    说话的同时,他的内心里也闪过了这些念头,随即便彻底坚定了信念。

    ‘就知道你会这么选!’

    陈逢心中闪过一丝奸计得逞的满足,面上则是极为严肃道:“刚好,我有一件事要麻烦你潘承明。”

    “喏!”

    潘濬没有说什么废话,只是郑重地站起来抱了抱拳。

    “只是小事,小事而已,不用这么激动……”陈逢连连摆手。

    “小事?”潘濬眨了眨眼,随即下意识道:“还请吩咐!”

    眼看着潘濬脸上的好奇越来越盛,也越来不想等待,陈逢也不再多话,面上闪过一道怪异的同时,低声道:“帮我写一份檄文。”

    “不过只是一篇檄文罢了,我这就……”

    潘濬下意识地就要挥毫泼墨,让陈逢见识一番自己的笔锋,直到话说都说出去了一半,他才忽然反应了过来。

    “檄文?”

    “一为抗衡曹操师出有名,嗯……开头的话,就以玄德公的名义。”

    “还有二?”潘濬忽然察觉到了一丝不妙,语气都开始颤抖了。

    “二……”陈逢小小地纠结了一下,但看到潘濬的目光后,陡然正义凛然道:“我堂堂汉臣,岂可为曹贼附庸之奴?!”

    “说,说人话。”潘濬的语气更加颤抖了。

    “咳!”陈逢咳嗽一声,有些不好意思的道:“简单来说,就是稍稍地骂一骂刘琮。”

    潘濬:“……”

    他就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思索间,他幽幽地看了一眼陈逢,道:“我还能改变主意吗?”

    陈逢大义凛然道:“改变主意,自然可以,但为了不走漏风声,只能暂时委屈你一下了。”

    “好吧,我这就写……”

    潘濬幽怨地盯着陈逢看了良久,最后认命似地低下了头,大笔一挥,一份讨贼檄文的开头,便这么出来了。

    “语气太柔和了,再加重一点!”

    不知何时走到他身旁的陈逢,很是不满意地摇了摇头。

    “哎……”

    潘濬深深地看了陈逢一眼,叹了口气,满脸哀大莫过于心死地换了个言辞更加锋利的开头。

    “这就稍微好那么一点了,但还差不少……”

    “最好把他们祖辈…”

    “嗯?你确定?”

    陈逢一脸讪讪道:“哦,也是,镇南将军确实不能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