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七百三十六章 浑河之北音书断(2/5)

    按制,皇帝大殓后,梓宫要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停放二十天,之后要送到临时奉安处存放。

    那座停灵的宫殿有个别名,叫“殡宫”。殡宫没有统一的地方,顺治、康熙的殡宫在景山寿皇殿,雍正的在雍和宫永佑殿,而乾隆的则选在了景山观德殿。这地方从神武门出来向东,走景山东街,从山左里门进来后右转就到,比寿皇殿少走了不少路。而且乾隆的那位孝贤纯皇后——也就是福康安的姑姑,当年死后就在这里停灵。

    棺柩在殡宫停留的时间没有固定期限,主要是根据陵墓竣工的时间而定,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安葬前还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整修京城至陵地的道路、桥梁,沿途搭设供送葬时夜宿的幔城、芦殿。东陵距京城二百多里,通常要走上六七天。如此遥远的路程,巨大的棺柩是不能用车来运,必须要用人抬。抬棺杠夫通常要数千人,共分60班,每班128人。另外,每班还要有4人作候补。

    如此之多的杠夫,当然不可能是职业杠夫。除了首末两班用校尉外,其余全是从京郊各县青壮中挑选来的。安葬前,要把他们集中在德胜门外的空旷地上,进行操练演习,称为“演杠”。演杠的规矩很多,杠夫要用许多纵横十字交叉的木杠,抬着与棺柩重量相同的木板行走;木板中心要放一只盛满水的碗,行进时水不能溅出碗外才算合格。

    此外外藩使臣啊、蒙古的王公啊、新疆的伯克都要组团进京,有了这个空档期,也方便吊唁。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乾隆的棺柩在观德殿停放了六个月,然后才送葬并进行奉安大典。

    然而就在朝堂上下正紧锣密鼓的忙活之时,理藩院尚书留保住上了道折子,说这次十八个藩属国恐怕有一半以上都无法进京吊唁大行皇帝。嘉庆顿时就急了,外藩使团都来不齐,这还叫哪门子的天朝?

    不过等他召见留保住后,很快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太特么让人尴尬了!

    琉球就别说了,君臣惟北海镇马首是瞻,南北洋的海贸做的风生水起,说往东绝不往西;李朝前不久刚签了城下之盟,损失惨重,给李祘十个胆儿也不敢再攀附满清。而且北海军正在攻打辽东半岛,通往李朝的道路受阻,使者也过不去;缅甸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如果和琳举旗跟朝廷对着干,朝贡路线就断了。

    再有就是新疆西边的六个藩国,包括了爱乌罕、布哈拉、浩罕、巴达克山、布鲁特和哈萨克汗国。如今浩罕入侵,南疆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北海军又占了新疆东路和乌噜木齐,切断了通往玉门关的道路,怕是够呛。

    东边西边都没戏,最后就剩下了南边八个藩国。因为廓尔喀被满清吞并了,所以能来的也就是安南的西山朝、南掌、暹罗、苏禄、哲孟雄、坎巨提、布鲁克巴和拉达克。

    此外喀尔喀那边除了几位大喇嘛在京城长住,其他王公台吉都在北海镇“做客”,凑两桌麻将绝对有富余;新疆的伯克们也来不了,更别说被北海镇软禁的哈密王额尔德锡尔了。

    清廷还不知道北海镇将要出兵两广,拿下南宁府。到时候西山朝、南掌和暹罗这三家恐怕也不会来。虽说他们可以坐船从广州上岸,可中原王朝要换主人的势头如此明显,谁还上赶着抱一个垂死王朝的大腿呢?!

    然而噩耗远不止于此。进入农历七月,山东方面的北海军四个团在夺取了莱州府城和平度州城后,向西越过胶莱河,从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如同一对巨钳般,朝着潍河西岸的昌邑围了上来。至于刘墉所率领的四万团练武装因为粮草问题,目前刚抵达昌乐,陈兵于大于河西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