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七百零二章 贵妇登门(2/4)

    如今北海镇的地盘越来越大,新设立的机构也越来越多,而相应制度的不断出台,由此带来的制度成本也在节节攀升。

    以1792年为例,整

    个北海镇全年的财政收入是7144万北海元,几乎全部来自于税收。其中各地口岸的关税收入占比为%,包括了赤岩城、安平港和鲸鱼港三个口岸;货物交易流转税占比%,其他包括印花税、货币套利、铸币税、没收的部分喀尔喀王公和寺庙财产共计占比%。

    在支出上,北海军的军费开支是四千一百多万,包括交通、医疗、交通在内的民政开支是三千三百万,接近7500万。这其中还不包括造船和铁路的开支,光是从黑龙江城到雅克萨的铁路造价就是一亿七千万。

    这么大额的开支,光靠赵新一个人和几座金矿的产出已经扛不住了。有鉴于此,陈青松在一年前就开始酝酿发行两亿北海元的公债,折合白银5000万两,面向北海镇和满清治下发售,票面利率%,为期十年。

    情报局那边经过半年的提前摸排,已经确认光是满清治下的盐商、晋商和十三行,就可以认购五成;而满清的官绅权贵们可以认购三成,剩余两成在北海镇内部发售。

    满清内部从官员到商人,对于掏真金白银买北海镇公债这件事,都认为是买了张保命的「船票」,甚至连和珅在得知后,还透过刘全说要买三十万两。

    销售渠道上有了保证,北海镇29人委员会通过那就是走个过场,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些年的收支构成是怎么回事。

    赵新喝了口茶,问道:「明年发公债的事,底下人怎么说?」

    「大伙都没意见。」利吉想了想,一脸诚恳的道:「主公,您就是北海镇的天,没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如今您手里的钱不够用,就算让大伙捐献谁也不会说什么,何必还要给利息还本金啊?」

    赵新刚才还带着笑的表情渐渐收敛了起来,盯着利吉道:「昨天的公债学习班你没去听?」

    利吉喏喏道:「没......昨天小春发烧,我,我就没去。」

    赵新眉头一皱,关切的道:「哦?那让阿妙一会过去看看。这孩子早产,体质太弱。」

    小春是利吉和志乃的小女儿。头些年经过吴显宁开药调理,志乃的湿热血瘀之症渐好,怀孕生子也顺理成章,两人如今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因为和利吉两口子那众所周知的关系,所以两个孩子的的名字都是赵新给起的,儿子叫赵启,三岁;女儿叫小春,还不到一岁。

    两人正聊着,阿妙推门走了进来,蹙眉对赵新道:「那女人又来了。见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