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二百八十章 坐镇训练基地(2/3)

    此时沈璇也开口问道:“我下午也看见那两人了。他们是谁?”

    “那老人叫林子平,是岛国的大学问家,年轻人是他的学生。虽说林子平已经让我给忽悠过来入籍了,可备不住人家是想从咱们这学些本事,好回去富国强兵。”

    徐寿南讶然道:“那还能让他听?”

    赵新笑道:“当然要让,我还指望林子平以后回去带一群人过来学呢。放心,他们超不过咱们的,起码我活着时候绝不可能。”

    沈璇面色一变,啐了一口道:“呸呸!好好的日子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做什么。”

    “好了好了,说说而已,都吃饭吧。”

    等徐家兄弟回到座位上吃饭,赵新看的慢条斯理吃饭的两个小家伙,心说当年俩孩子跟着鲁、潘二人上熊岛的时候,一个八岁,一个六岁,压根儿不懂这些规矩,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

    瞅瞅这两年被沈璇给教的,俨然两个大宅门出来的小大人了。

    吃过饭又坐了一会儿,沈璇便以要辅导徐家兄弟功课为名,让赵新回去休息。赵新明白她这是要避嫌,毕竟还没过门儿,总要顾忌外人说闲话。

    赵新原本还想两人独处搞搞有益身心的小游戏,这下也没了兴致,只好回家拿了本《战争艺术概论》看到半夜,这才洗洗睡。

    从回来后的第二天开始,赵新便开始辗转于各部门间,了解各自的工作进展。虽说雷神号和北海镇之间通了无线电,可没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谁也懒得没事就早请示晚汇报,以免把自己搞的跟应声虫似的。

    眼下北海镇最重要是首推军队,赵新一早便去了东岸的训练基地。目前除了设在西拉河东岸的军营和训练基地外,富尔丹城那边还有两个团,由虎吉和盛海舟分别负责,虎吉负责把守东宁到绥芬河的西线,盛海舟负责防守蒙古河一线的南路。

    反正目前北海镇到富尔丹城只要不是大雪封路,调动部队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赵新临走前签署的征兵令已经执行。因为北海镇的军队待遇高,除了吃的好以外,一年还发两套衣服,两套作训练服,所以最早来到北海镇,多多少少参与了富尔丹城防御战的河南流民们,在有心人的鼓动下,纷纷报名从军。

    “连福大帅带着满蒙八旗都打不过北海镇,这天下以后恐怕要姓赵了。恁还担心个啥?”

    “住的好,吃得好,一年还白给四套衣裳。不就是累点么,恁看看去年才死了几个人,满打满算才七个!”

    “就是咧,几千人打几万人,还抓了一万。拢共才有七个倒霉鬼,合该阎王爷收他。”

    “民政通知了,所有当兵的,家里都叫军属,门口挂牌子表明身份。谁要是敢欺负军属,全组人家揍不死他!”

    于是等到赵新回来时,新兵人数已经突破六千,估计到了年底,一万人的规模就能完成。

    北海镇新修的训练基地面积很大,从原先的占地三百亩扩展到近八百亩,一次最多可容纳8000人同时展开训练。除了33亩的新兵宿舍,五个一千多平米的餐厅外,公共厕所、澡堂一应俱全。另外在新兵营的东边还有一个附带靶场、队列、战术和大型军事表演的综合训练场。

    目前整个训练基地的安全保卫工作,由鲁寿山带领的那个团负责。

    军事部门的会议一开始,顶着两个熊猫眼的王远方和吴思宇就直接提出,管理这么大的盘子,以他两人的能力,已经感到十分吃力,建议征兵工作暂缓,等这一批人训练结束再说。

    王远方以前当班长时,只需要管好训练就行,甚至连训练计划都不用他管,都是上级制订的计划,照着训练大纲做就行了,然后就是考核、演习等等。

    现在他们俩不仅要抓训练,还得编写训练大纲,而且几千人的吃喝拉撒处处都要操心。以前人少的时候,刘胜、丁国峰、邓飞、赵亮都会一起帮忙;现在可倒好,就剩他们俩了。

    真是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再这么下去,估计两人早晚进医院。

    赵新抽着烟听完了两人诉苦,想了想开口道:“其实这还是一个管理上的问题,你们俩管的太死了,用管步兵连的办法管理几千人,换谁都扛不住。

    我们现在的扩编就好比从一个小公司改制成一个大型集团公司,你可以偶尔亲临一线以示关心基层,但你决不能有事没事都跑一线基层去干一个连长的事。需要后勤那就成立后勤指挥部,你们只针对后勤部门的负责人,一个士兵每天吃什么,澡堂的水热不热,绝对不是你们俩应该关心的事。”

    赵新弹了弹烟灰继续道:“这样,我这个冬天哪也不去了,坐镇训练基地,先把架子搭起来。你们俩主抓训练,后勤的所有事都不用操心,我来安排。”

    吴思宇扶了扶眼镜,问道:“那军官培训的计划怎么开展?”

    赵新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才叹口气道:“这个事说了那么久,我也知道不好弄。算了,还是我来负责吧。”

    军官回炉培训的事说了好久,推进程度也是磕磕绊绊,一直不顺。眼下少年军官学校成立一个月了,第一批学员不过三十来个孩子,也是抱着试运行的态度。赵新决定两个班一起搞,现在连军事理论教员都没有,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了。

    眼下北海镇部队扩编太快,绝大部分排级以上军官的作战经验和指挥水平不足。别看说是这个团那个团的,真正作战时,往往还是以连级部队进行投入。

    譬如之前在西浦贺的那场战斗,潘秀成那一个团在攻打幕府军队的营地时,由于指挥能力不足,依旧是十个指头铺开,各连各打各的。要不是因为西浦贺地域狭长,再加上北海镇武器先进,光是信息传递就够潘秀成忙乎一气的,更别提协同作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