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崩摧(中)(2/2)

攻关作战一个多时辰,汉军以有备攻无备,关口失守,魏军溃败。

后续的汉军也跟进抵达关口。姜绍策马当先,带着兵马进入关口,看到厮杀过处,血流满地、死亡枕藉,选锋部队冲锋向前、气势如虹,他欣喜获胜之余,心有所思,渐渐收敛笑容,面色凝重。

···

将视野转回交战之初的荀恺大营。

魏军营中火起,数里之外的荀恺大营中,在望楼上守夜的魏卒也已发现,连忙逐级上报,最终由今夜值守的将吏紧急禀报给主将荀恺。

荀恺虽已睡下,但此时听闻有营部火起,也不敢怠慢,连忙披衣而起,一面让人帮忙披挂整齐,一面让人探清情况。

但他的心情并不紧张,还记得要保持自己国中名士、军中重将的身份,笑言安抚禀报的将吏,猜测多半平安无事,不过就是营中哪一部不慎失火,让大众虚惊一场罢了。

待到一通应急反应、升帐聚将完毕,夏侯咸的临时汇报也已抵达,情况渐渐明了。

是降将蒋舒营中火起,部队发生夜间骚乱,夏侯咸已统领爰靓、庞会等将采取应对措施,先安抚各部士卒,然后出兵弹压平乱,援助关隘守军,各项事宜虽然紧急却不混乱,朝着有序解决方向发展,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荀恺心底安定,事情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仍然不算什么会影响大局的事件。

当然,也有将领提出想法,怀疑是蒋舒暗中联络蜀军,想要夜半举事,里应外合突袭魏营。

荀恺听完之后,将信将疑,内心不太认同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蒋舒害死傅佥,献关投魏,差一点就要将钟会大军引入蜀中腹地,灭亡蜀汉社稷,蜀人对他是恨之入骨,他怎么会再联合蜀将里应外合来图谋魏军?

多半是营中少数投降蜀卒埋怨魏军待遇不公,或者是个别被裹挟投降的军吏想要反叛归蜀,才造成了今夜蒋舒营中这场事故发生。

平定这些宵小叛乱,用不了多少兵马,几百精兵足矣,荀恺相信以夏侯咸等将校的兵力就能轻松办到,自己和营中的主力不必大惊小怪,大可安稳不动,免得小题大做,白白惊扰了自己营中的士卒。

但很快,句安营中火起,句部骚乱的急报就让荀恺和帐中将吏大惊失色。

句安也是蜀地降将,但已经投降魏国十几年之久,此时紧跟着营啸骚乱,这到底是军中将士们围城多月、疲倦厌战,突然受惊进而爆发积压的戾气之故,还是这根本就是一场大规模的阴谋举事。

众将吏面面相觑、窃窃私语,本来安坐帐中的荀恺越想越惊,终于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走到帐中,开始对麾下将吏发号施令。

他要做好两手准备,一边派心腹将吏巡视大营,安抚军队人心,避免受到这种骚乱变故的影响,内部再生枝节。另一边命令军校召集精锐部曲,严阵以待,以备不虞,随时准备出动支援夏侯咸等将戡乱平叛。

这边刚刚准备下去,那边又来紧急军情。

大股蜀军趁夜掩至关下,突袭关隘,此刻攻关正急,关口守备告急,亟需后方军队增援。

“养不熟的蜀狗,当初就该都烹杀了。。。”

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再平庸的将领也能嗅到这其中的危险气息了,蒋舒、句安绝不会无缘无故在今夜相继作乱,蜀将也不会傻乎乎地连夜赶来一头撞在关口上。

蜀将降而复叛、里应外合的计划已经很明显了。

紧张、愤恨、恼怒、焦虑,各种负面情绪迅速占据了荀恺的头脑,好不容易保持着的“名士”风度、“重将”做派瞬间消失不见,他气愤填膺地咒骂着蜀中降将,忘记了自己刚刚的从容不迫。

“将军,关口不容有失,军中叛乱要速速平定,请下令发兵吧!”

还是身边将吏的提醒让他头脑清醒不少,当即分遣诸将紧守大营,自己则亲自带兵上阵,赶往平叛和支援阳平关口。

话说荀恺率军举着火把出营,在夜路上行军奔走不久,被困多时、坚守不出的汉城守军突然也有了反应,各面城墙上号鼓大作,兵甲之声霍霍,似乎正有大队人马打开城门冲杀而出。

荀恺耳闻汉城金鼓之声骤起,面色惊疑。

今夜接二连三的坏事已让他心情糟透了,受睡眠不足、负面情绪等因素影响,他的心神已乱。

这时候带队救援的他竟当众勒马不进,频频看向汉城和大营方向,内心开始纠结要不要回头先打退汉城守军的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