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烛影(2/3)

“黄皓阉人丑类,弄权朝中,满朝公卿不能制,如今又有阎宇带兵入都城为其爪牙,权势熏天。内有阉丑小人充斥庙堂、构陷忠良,外有强敌压境、兵临城下,这国事还能有何作为!”

“校尉莫要妄言国事,朝中何至于此!”

诸葛尚年纪虽轻,长在权门,自然明白黄皓以一介宦官能够在朝中翻云覆雨,多年来屹立不倒,背后依仗的是什么。

至于大将军姜维与黄皓、阎宇等人之间多有龃龉,身为大将军假子的姜绍政治偏向明显、言语夸张,他这颇具煽动性的话语是断不足取信的。

“君置身其中,难道一点都不知情么?”

姜绍紧盯着诸葛尚不放,态度强硬,语气横厉,从怀中掏出几封绢布密信放到了诸葛尚的面前。

诸葛尚犹豫一下,还是伸手展开密信,信中内容让他一经浏览顿时眼皮狂跳,黯然无语。

这几封密信都是诸葛瞻与董厥、阎宇等人联络往来的信件,信中谋划针对的正是在外抵御魏国大军的姜维。

他们合谋想要在战后借机将姜维召入成都控制起来,明升暗降解除兵权,逐步搜集罪名,翦除姜维羽翼。

这本是诸葛瞻军中的至高机密,寻常之时别说姜绍,就连诸葛尚都无法触及,但如今兵败如山倒,这些被视为军中机密的重要文书沦为无主之物,轻而易举就落入到了有心人的手中。

“信中阴谋,令人触目惊心。大军压境,国家形势危急至此,全赖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方得保全,尔等还想要坏我国中的万里长城!”

姜绍目光如炬、杀气腾腾,每个字像利箭一样射向诸葛尚的心脏,让他一时间如坐针毡。

这些朝堂争斗他原本涉足不深,针对姜维的阴谋诸葛瞻也没有让他参与,但此时诸葛尚伤重在身,脸色黯然,仍难减傲气,面对手握“证据”的姜绍,也不屑于解释撇清,而是默认下来,反问道:

“你想做什么?”

姜绍看着诸葛尚的眼睛,毫不回避,起身肃然行礼道:

“君家世代忠良,誉满蜀中,观此朝中乱象,怎不痛心疾首,敢请上从天意,下顺民情,扬明旗帜,率众回朝,逐君侧之佞臣。”

“荒谬!”

诸葛尚原本以为姜绍威压自己,是想“报复”诸葛家,没想到竟从他口中说出这种话,顿时又惊又怒,一下子跳了起来,厉声怒斥道:

“君尊臣卑,焉能以上犯下,你一介小小校尉,口出大逆不道之言,难道不怕杀头、祸及家人么?”

“当然怕!我父子披坚执锐、死保蜀地,可在战场上击退魏贼大军之后,却仍难逃朝中暗箭,左右都是一死,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何惧?”

姜绍针锋相对,身上的气势明显强过诸葛尚,帐中两人站立对峙,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两人四目相对,各怀心思。

诸葛尚六神无主,似乎没捉摸不透咄咄逼人的姜绍背后到底还有什么。

姜绍则通过一连串进攻,试探出诸葛尚多少知道一些“倒姜”的阴谋,但涉足程度可能不深。

观察他对待自己的态度不似作伪,对所谓的大将军姜维一派人马,既不鲜明支持,也不强烈反感。

姜绍以为这位仍然是眼下自己值得竭力争取的对象,于是缓和语气,拱手行礼道:

“诸葛丞相于家父亦师亦父,其北伐所上的《出师表》字字珠玑,其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等句,绍熟读在心,当今国中弊害之首与桓、灵之时相似,皆在宦官为害朝中。怎奈衮衮诸公视若无睹、碌碌无为,任由国事糜烂,这才有了今日魏贼趁虚而入、兵临城下之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